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火星逐渐西降,不是建戌月。
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流火,非建戌之月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个月出现蝗盎,所以传说: 火星隐没后昆虫伏藏已完毕,现在火星还在西降,这是掌管历法的人的错误。 《诗》上说: 七月火星西降。
是月也螽,故《传》曰: 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诗》曰: 七月流火。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记载哀公在位二十七年。
《春秋》:哀公即位二十七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春秋》到哀公十四年完,共二百四十二年。
自《春秋》尽哀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六国,《春秋》记载哀公过后十三年在邾让位,他的儿子悼公曼即位,悼公曼即宁。
六国《春秋》:哀公后十三年逊于邾,子悼公曼立,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悼公,《世家》记载他在位三十七年后,他的儿子元公嘉即位。
悼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公四年正月戊申朔日天明冬至,《殷历》认为在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年。
元公四年正月戊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公,《世家》说他在位二十一年后,他的儿子穆公衍即位,穆公衍就是显。
元公,《世家》: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穆公,《世家》说他在位三十三年后,他的儿子恭公奋即位。
穆公,《世家》:即位三十三年,子恭公奋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恭公,《世家》说他在位二十二年后,他儿子康公毛即位。
恭公,《世家》: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日天明冬至,《殷历》认为在戊子,距缗公七十六年。
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戊子,距缗公七十六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康公,《世家》说他在位九年,他的儿子景公偃即位。
康公,《世家》:即位九年,子景公偃公。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景公,《世家》说他在位二十九年,他的儿子平公旅继位。
景公,《世家》:即位二十九年,子平公旅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乎公,《世家》说他在位二十年,他的儿子缗公买即位。
平公,《世家》:即位二十年,子缗公贾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缗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日天明冬至,《殷历》认为在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年。
缗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缗公,《世家》说他在位二十三年,他儿子顷公譬继位。
缗公,《世家》:即位二十三年,子顷公仇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顷公,《表》上的十八年,也就是秦昭王的五十一年,秦才消灭了周。
顷公,《表》:十八年,秦昭王之五十一年也,秦始灭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朝共有三十六个王,经过了八百六十七年。
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霸主昭王,《史记。本纪》上没有天子五年。
秦伯昭王,《本纪》:无天子五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文王,《本纪》说他在位一年。
孝文王,《本纪》:即位一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文王元年,楚考烈王消灭了鲁顷公,把他收为仆人,这是周灭亡后六年的事。
元年,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为家人,周灭后六国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庄襄王,《本纪》说他在位三年。
庄襄王,《本纪》:即位三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始皇,《本纪》说他在位三十七年。
始皇,《本纪》:即位三十七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二世,《本纪》说他在位三年。
二世,《本纪》:即位三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称霸共有五代,经过了四十九年。
凡秦伯五世,四十九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高祖皇帝,被记载进《纪》,他攻打秦国,继承周朝。
汉高祖皇帝,著《纪》,伐秦继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木生火,所以是火德。
木生火,故为火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下被称为汉。
天下号曰 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距上元年有十四万三千零二十五年,岁星在大棣的东井二十二度,鹑首的六度。
距上元年十四万三千二十五岁,岁在大棣之东井二十二度,鹑首之六度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汉志》说岁星在大棣,叫敦烊,太岁在午。
故《汉志》曰:岁在大棣,名曰敦牂,太岁在午。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年十一月乙巳朔天明冬至,是楚五三年。
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此《殷历》认为在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年。
故《殷历》以为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本纪》记载,直壶在位十二年。
著《纪》,高帝即位十二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惠帝,《纪》记载在位七年。
惠帝,著《纪》,即位七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高后,《纪》记载在位八年。
高后,著《纪》,即位八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帝,前十六年,后七年,《本纪》记载在位二十三年。
文帝,前十六年,后七年,著《纪》,即位二十三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后三年,《本纪》记载在位十六年。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后三年,著《纪》,即位十六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天明冬至,《殷历》认为在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年。
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狩、元鼎、元封各六年。
元狩、元鼎、元封各六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年。
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前十一月甲子朔日天明冬至,岁星在星纪婺女六度,所以《漠志》说岁星叫困敦,正月岁星出婺女。
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故《汉志》曰:岁名困敦,正月岁星出婺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各四年,后二年,《纪》记载在位五十四年。
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各四年,后二年,著《纪》,即位五十四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昭帝始元、元凤各六年,元平一年,《纪》记载在位十三年。
昭帝始元、元凤各六年,元平一年,著《纪》,即位十三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宣查奎盘、迪个、五尘、迚虽、互凰、苴露各四年,黄龙一年,《纪》记载在位二十五年。
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各四年,黄龙一年,著《纪》,即位二十五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童翅五二年十一月癸亥朔天明冬至,《殷历》认为在甲子,作为纪的开头。
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子,以为纪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一年,十月日食,不是合辰的交会,不能作为纪首。
是岁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会,不得为纪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距面生七十六年。
距建武七十六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扭五、丞光、建堕各五年,童宁一年,《纪》记载在位十六年。
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宁一年,著《纪》,即位十六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绥和二年,《纪》记载在位二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绥和二年,著《纪》,即位二十六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塞壶建垩四年,亘蠢二年,《纪》记载在位六年。
哀帝建平四年,元寿二年,著《纪》,即位六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芒童,《纪》记载在位五始五年,以宣壶玄孙塑坠为嗣子,称他为鳖£。
平帝,著《纪》,即位元始五年,以宣帝玄孙婴为嗣,谓之孺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彊王,《纪》记载面昼噬王菱昼堡三年,王菱暂居皇帝之位,处理政务,又盗取了帝位,私自称号为新室。
孺子,著《纪》,新都侯王莽居摄三年,王莽居摄,盗袭帝位,窃号曰 新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始建国五年,天凤六年,地皇三年,《纪》记载他盗取帝位十四年。
始建国五年,天凤六年,地皇三年,著《纪》,盗位十四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更始帝,《纪》记载他作为汉朝的宗室灭掉王莽,在位二年。
更始帝,著《纪》,以汉宗室灭王莽,即位二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赤眉军立宗室刘盆子,消灭了更始帝。
赤眉贼立宗室刘盆子,灭更始帝。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汉朝元年到更始二年止,共二百三十年。
自汉元年讫更始二年,凡二百三十岁。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光武皇帝,《纪》记载他以景帝的后代高祖九世孙受天命中兴光复汉室,改元为建武,岁星在鹑尾的张度。
光武皇帝,著《纪》,以景帝后高祖九世孙受命中兴复汉,改元曰建武,岁在鹑尾之张度。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在位三十三年。
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即位三十三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书》上记载:禹治理洪水经历了十三年,路过家门也不进入。
《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行陆路时乘车,走水路时乘船,经过泥路就乘毳,走山路就乘登山的轿,以划分九州的边界,他随着山脉的走势疏通了河流,根据土地情况确定赋税等级;他修通了九州的道路,筑起了九州的湖泽堤岸,度量了九州的大山。
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而黄河泛滥成灾,给中原造成很大危害。
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把治理黄河当作首要任务,因此从积石山开始引导黄河水流,经过龙门,南流到华阴县,东下经底柱山以及盟津、雒水的弯曲处,到达大任山。
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底柱,及盟津、雒内,至于大伾。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大禹认为黄河发源地高,水流湍急,难以在平地上流行,几次疏导失败,于是就把黄河分流成两条河以减小水势,向北引水过高地,经过洚水,到达大陆,分布而成九条河,在迎河汇同,流入勃海。
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酾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迎河,入于勃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九州的河流已被疏通,九州的湖泽已被筑堤,华夏各国得到治理而安定,功绩使夏、商、周三代受益不绝。
九川既疏,九泽既陂,诸夏乂安,功施乎三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这以后,荣阳以下引黄河水流向东南,成为鸿沟,把宋、郑、陈、蔡、曹、卫各国连结起来,分别与济水、汝水、淮水、泅水交汇。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楚地,西面在漠水和云梦之间修渠连通,束面就在长江、淮水之间挖沟连通。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川、云梦之际,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吴地,就把三江、五湖了开渠连通。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齐地,就连通淄水和济水。
于齐,则通淄、济之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蜀地,就有蜀国太守李冰凿通离单,避开沫水的危害,在成都开凿了两条江河。
于蜀,则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些河渠都能行船,多余的水就用来灌溉,百姓享受到了它的好处。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渠水所经过的地区,人们往往饮水灌田,沟渠相当多,但数不清。
至于它,往往引其水,用溉田,沟渠甚多,然莫足数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为邺县县令,名声很好。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文侯曾孙襄王的时候,同大臣一起饮酒,襄王为各大臣祝酒说: 希望我的大臣都像西门豹做臣子一样!
至文侯曾孙襄王时,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 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史起进谏道: 魏氏实行一个男子一百亩田,邺县单独有两百亩,这里的田不好。
史起进曰: 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漳水在它的旁边,西门豹不知道利用,这是不聪明。
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知道了不去干,这是不仁。
知而不兴,是不仁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仁和智西门豹都没有全达到,怎么能够效仿呢?
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任命史起为邺县县令,便引漳水灌溉邺县,使魏国的河内地区富裕起来。
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百姓歌颂他道: 邺县有贤能的县令,是史公,打开漳水,灌溉邺县周围地区,使自古以来的盐咸地上,长出了稻粱。
民歌之曰: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以后,韩听说秦国喜欢兴建之事,就打算使秦国疲惫不堪,使它不能向东方出兵。
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韩国派遣水工郑国秘密地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依着北山,向东注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想用来灌溉农田。
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事情在进行过程中被发觉了,秦国打算杀掉郑国。
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郑国说: 开始时臣是间谍,但渠成后也是秦国的利益。
郑国曰: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替韩国延长几年的命运,为秦却是建立了万世的功业。
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也认为是这样,最后命他继续把渠修成。
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渠修成后就引淤积浑浊的水流灌溉盐咸地四万多顷,使收成都达到每亩一钟。
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关中地区成为肥沃的土地,没有灾年,秦国因此而富强,最后吞并了诸侯,因而把渠命名为郑国渠。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朝建立了三十九年,孝文帝的时候,黄河在酸枣决堤,东面的金堤崩溃,于是东郡大举发动士兵堵塞黄河。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以后过了三十六年,孝武帝元光年间,黄河在瓠子决口,向东南流入钜野泽,流到了淮水、泅水。
其后三十六岁,孝武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派遣汲黯、郑当时发动人员来堵塞决口,很快又崩溃了。
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武昼侯田蚣为丞相,他的邑地在郎县。
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郃县在黄河以北,黄河决向南,那么郇县就没有水灾,邑县收入增多。
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邑收入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田蚧对皇上说: 长江、黄河的决堤都是天意,不适合用人的力量来强行堵塞,强行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
蚡言于上曰: 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应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且仰望云气用术数来占卜的人也这样认为,因此很久以来不再堵塞了。
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说 从前关东从渭水上水运粟米,大概需要六个月的时间,但渭水有九百多里,时常有危险的地方。
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言: 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长安开一条渠引渭水,依着南山而下流,到黄河有三百多里,是一条直道,容易行船,估计用三个月时间就可以了;而且渠水经过的一万多顷农田又可得到灌溉。
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样既能减少漕运时间和兵卒,又能使关中农田更加肥沃,多获得粮食。
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认为说得很对,就派齐国入水工徐伯做下记号,派遣士兵几万人开漕挖渠,三年就通了。
上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来漕运,果然十分便利。
以漕,大便利。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