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9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5.56M
折劍頭
折劍頭 拾得折劍頭,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數寸碧峰頭。 疑是斬鯨鯢,不然刺蛟虯。 缺落泥土中,委棄無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 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Category:唐詩
登樂遊園望
獨上樂遊園,四望天日曛。 東北何靄靄,宮闕入煙雲。 愛此高處立,忽如遺垢氛。 耳目暫清曠,懷抱鬱不伸。 下視十二街,綠樹間紅塵。 車馬徒滿眼,不見心所親。 孔生死洛陽,元九謫荊門。 可憐南北路,高蓋者何人。 Category:唐詩
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
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頃有贈元九詩云。有節秋竹竿。故元感之。因重見寄 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 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紛無極。 共保秋竹心,風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樹,秋至先改色。 不愛楊柳枝,春來軟無力。 憐君別我後,見竹長相憶。 常欲在眼前,故栽庭戶側。 分首今何處,君南我在北。 吟我贈君詩,對之心惻惻。 Category:唐詩
感鶴
感鶴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 同遊不同志,如此十餘年。 一興嗜慾念,遂為矰繳牽。 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不惟懷稻粱,兼亦競腥羶。 不惟戀主人,兼亦狎烏鳶。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 一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Category:唐詩
春雪 (白居易)
春雪 元和歲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陰夜飛雪。 連宵復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鵝毛,密如飄玉屑。 寒銷春茫蒼,氣變風凜冽。 上林草盡沒,曲江水復結。 紅幹杏花死,綠凍楊枝折。 所憐物性傷,非惜年芳絶。 上天有時令,四序平分別。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閼。 我觀聖人意,魯史有其說。 或記水不冰,或書霜不殺。 上將儆政教,下以防災孽。 茲雪今如何,信美非時節。 Category:唐詩
高僕射
高僕射 富貴人所愛,聖人去其泰。 所以致仕年,著在禮經內。 玄元亦有訓,知止則不殆。 二疏獨能行,遺跡東門外。 清風久銷歇,迨此向千載。 斯人古亦稀,何況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首千百輩。 惟有高僕射,七十懸車蓋。 我年雖未老,歲月亦云邁。 預恐耄及時,貪榮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為我戒。 故作僕射詩,書之於大帶。 Category:唐詩
白牡丹 (白居易)
白牡丹和錢學士作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營營。 素華人不顧,亦佔牡丹名。 閉在深寺中,車馬無來聲。 唯有錢學士,盡日繞叢行。 憐此皓然質,無人自芳馨。 眾嫌我獨賞,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對之心亦靜,虛白相向生。 唐昌玉蘂花,攀玩眾所爭。 折來比顏色,一種如瑤瓊。 彼因稀見貴,此以多為輕。 始知無正色,愛惡隨人情。 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並。 君看入時者,紫豔與紅英。 Category:唐詩
贈內 (白居易)
贈內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 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 黔婁固窮士,妻賢忘其貧。 冀缺一農夫,妻敬儼如賓。 陶潛不營生,翟氏自爨薪。 梁鴻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 至此千載後,傳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 所須者衣食,不過飽與溫。 蔬食足充饑,何必膏粱珍。 繒絮足禦寒,何必錦繡文。 君家有貽訓,清白遺子孫。 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 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 Category:唐詩
寄唐生
寄唐生 賈誼哭時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異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飢。 不悲口無食,不悲身無衣。 所悲忠與義,悲甚則哭之。 太尉擊賊日,尚書叱盜時。 大夫死兇寇,諫議謫蠻夷。 每見如此事,聲發涕輒隨。 往往聞其風,俗士猶或非。 憐君頭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鬱鬱何所為。 不能發聲哭,轉作樂府詩。 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 功高虞人箴,痛甚騷人辭。 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時人嗤。 藥良氣味苦,瑟淡音聲稀。 不懼權豪怒,亦任親朋譏。 人竟無奈何,呼作狂男兒。 每逢群動息,或遇雲霧披。 但自高聲歌,庶幾天聽卑。 歌哭雖異名,所感則同歸。 寄君三十章,與君為哭詞。 Category:唐詩
傷唐衢二首
傷唐衢二首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傷心事,不為長歎息。 忽聞唐衢死,不覺動顏色。 悲端從東來,觸我心惻惻。 伊昔未相知,偶遊滑臺側。 同宿李翺家,一言如舊識。 酒酣出送我,風雪黃河北。 日西並馬頭,語別至昏黑。 君歸向東鄭,我來遊上國。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憐君儒家子,不得詩書力。 五十著青衫,試官無祿食。 遺文僅千首,六義無差忒。 散在京洛間,何人為收得。 憶昨元和初,忝備諫官位。 是時兵革後,生民正憔悴。 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貴人皆怪怒,閑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聞,荊棘生滿地。 惟有唐衢見,知我平生志。 一讀興嘆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韻,手題遠緘寄。 致吾陳杜間,賞愛非常意。 此人無復見,此詩猶可貴。 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 不知何處葬,欲問先歔欷。 終去哭墳前,還君一掬淚。 Category:唐詩
問友
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Category:唐詩
紫藤
紫藤 藤花紫蒙茸,藤葉青扶疏。 誰謂好顏色,而為害有餘。 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 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 柔蔓不自勝,嫋嫋掛空虛。 豈知纏樹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後為害,有似諛佞徒。 附著君權勢,君迷不肯誅。 又如妖婦人,綢繆蠱其夫。 奇邪壞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與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難圖。 願以藤為戒,銘之於座隅。 Category:唐詩
放鷹
放鷹 十月鷹出籠,草枯雉兔肥。 下韝隨指顧,百擲無一遺。 鷹翅疾如風,鷹爪利如錐。 本為鳥所設,今為人所資。 孰能使之然,有術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饑飽時。 不可使長飽,不可使長饑。 饑則力不足,飽則揹人飛。 乘饑縱搏擊,未飽須縶維。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聖明馭英雄,其術亦如斯。 鄙語不可棄,吾聞諸獵師。 Category:唐詩
燕詩示劉叟
燕詩示劉叟 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 <CENTER>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CENTER> Category:唐詩
采地黃者
采地黃者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 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採之將何用,持以易餱糧。 淩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麵郎。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 Category:唐詩
初入太行路
初入太行路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莽。 嘗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於掌。 Category:唐詩
敬姜論勞逸
敬姜論勞逸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乾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居!吾語女: 「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嚮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採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御,使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紘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闢;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闢?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絕祀也。」 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叔向賀貧
叔向賀貧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於難。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於國,其身屍於朝,其宗滅於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惟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鄧魴張徹落第
鄧魴張徹落第 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 寒松無妖花,枝下無人行。 春風十二街,軒騎不暫停。 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 眾目悅芳豔,松獨守其貞。 眾耳喜鄭衛,琴亦不改聲。 懷哉二夫子,念此無自輕。 Category:唐詩
送王處士
送王處士 王門豈無酒,侯門豈無肉。 主人貴且驕,待客禮不足。 望塵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獨拂衣,遐舉如雲鵠。 寧歸白雲外,飲水臥空谷。 不能隨眾人,斂手低眉目。 扣門與我別,酤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終南山正綠。 Category:唐詩
王孫圉論楚寶
王孫圉論楚寶 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為寶也幾何矣?」 曰:「未嘗為寶。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乎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又有藪,曰雲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幣帛,以賓享於諸侯者也。若諸侯之好幣具,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而國民保焉。此楚國之寶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明王聖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禦火災,則寶之;金足以禦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若夫譁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村居苦寒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饑凍苦,又無壠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Category:唐詩
納粟
納粟 有吏夜叩門,高聲催納粟。 家人不待曉,場上張燈燭。 揚簸淨如珠,一車三十斛。 猶憂納不中,鞭責及僮僕。 昔餘謬從事,內愧才不足。 連授四命官,坐屍十年祿。 常聞古人語,損益周必復。 今日諒甘心,還他太倉穀。 Category:唐詩
薛中丞
薛中丞 百人無一直,百直無一遇。 借問遇者誰,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誠,守直心甚固。 皇明燭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與佞巧,非不憎且懼。 直道漸光明,邪謀難蓋覆。 每因匪躬節,知有匡時具。 張為墜網綱,倚作頹簷柱。 悠哉上天意,報施紛回互。 自古已冥茫,從今尤不諭。 豈與小人意,昏然同好惡。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賢心,五年如旦暮。 況聞善人命,長短繫運數。 今我一涕零,豈為中丞故。 Category:唐詩
秋池二首
秋池二首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壞。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敗。 默然有所感,可以從茲誡。 本不種松筠,早凋何足怪。 鑿池貯秋水,中有蘋與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汎汎者,附離權與貴。 一旦恩勢移,相隨共憔悴。 Category:唐詩 Category:白居易
夏旱
夏旱 太陰不離畢,太歲仍在午。 旱日與炎風,枯燋我田畝。 金石欲銷鑠,況茲禾與黍。 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 憫然望歲者,出門何所覩。 但見棘與茨,羅生徧場圃。 惡苗承沴氣,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問天,可能長不雨。 Category:唐詩 Category:白居易
諭友
諭友 昨夜霜一降,殺君庭中槐。 乾葉不待黃,索索飛下來。 憐君感節物,晨起步前階。 臨風蹋葉立,半日顏色低。 西望長安城,歌鐘十二街。 何人不歡樂,君獨心悠哉。 白日頭上走,朱顏鏡中頹。 平生青雲心,銷化成死灰。 我今贈一言,勝飲酒千杯。 其言雖甚鄙,可破悒悒懷。 朱門有勳貴,陋巷有顏回。 窮通各問命,不繫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Category:唐詩
丘中有一士二首
丘中有一士二首命首句為題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憂苦,血氣常和平。 每選隙地居,不蹋要路行。 舉動無尤悔,物莫與之爭。 藜藿不充腸,布褐不蔽形。 終歲守窮餓,而無嗟嘆聲。 豈是愛貧賤,深知時俗情。 勿矜羅弋巧,鸞鶴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歲月深。 行披帶索衣,坐拍無絃琴。 不飲濁泉水,不息曲木陰。 所逢茍非義,糞土千黃金。 鄉人化其風,薰如蘭在林。 智愚與強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訪其人,將行復沈吟。 何必見其面,但在學其心。 Category:唐詩
新製布裘
新製布裘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安得萬裡裘,蓋裹週四垠。 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Category:唐詩
杏園中棗樹
杏園中棗樹 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 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裡。 豈宜遇攀玩,倖免遭傷毀。 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 東風不擇木,吹煦長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盡生生理。 寄言遊春客,乞君一回視。 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 君求悅目豔,不敢爭桃李。 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Category:唐詩
寄隱者 (白居易)
寄隱者 賣藥向都城,行憩青門樹。 道逢馳驛者,色有非常懼。 親族走相送,欲別不敢住。 私怪問道旁,何人復何故。 雲是右丞相,當國握樞務。 祿厚食萬錢,恩深日三顧。 昨日延英對,今日崖州去。 由來君臣間,寵辱在朝暮。 青青東郊草,中有歸山路。 歸去臥雲人,謀身計非誤。 Category:唐詩
放魚 (白居易)
放魚自此後詩,到江州作 曉日提竹籃,家僮買春蔬。 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 無聲但呀呀,以氣相煦濡。 傾籃寫地上,撥剌長尺餘。 豈唯刀機憂,坐見螻蟻圖。 脫泉雖已久,得水猶可蘇。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乾枯。 水小池窄狹,動尾觸四隅。 一時幸苟活,久遠將何如。 憐其不得所,移放於南湖。 南湖連西江,好去勿踟躕。 施恩即望報,吾非斯人徒。 不須泥沙底,辛苦覓明珠。 Category:唐詩
廬山桂
廬山桂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 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幹日長大,根荄日牢堅。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鹹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Category:唐詩 Category:詠桂花詩
湓浦竹
湓浦竹 潯陽十月天,天氣仍溫燠。 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 玄冥氣力薄,草木冬猶綠。 誰肯湓浦頭,回眼看修竹。 其有顧眄者,持刀斬且束。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墻屋。 吾聞汾晉間,竹少重如玉。 胡為取輕賤,生此西江曲。 Category:唐詩
東林寺白蓮
東林寺白蓮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洩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見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華,虛得清淨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Category:唐詩
大水
大水 潯陽郊郭間,大水歲一至。 閭閻半漂蕩,城堞多傾墜。 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風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 工商徹屋去,牛馬登山避。 況當率稅時,頗害農桑事。 獨有傭舟子,鼓枻生意氣。 不知萬人災,自覓錐刀利。 吾無奈爾何,爾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 Category:唐詩
續古詩十首
75% 續古詩十首 __NOTOC__ ====一==== 慼慼復慼慼,送君遠行役。 行役非中原,海外黃沙磧。 伶俜獨居妾,迢遞長徵客。 君望功名歸,妾憂生死隔。 誰家無夫婦,何人不離拆。 所恨薄命身,嫁遲別日迫。 妾身有存歿,妾心無改易。 生作閨中婦,死作山頭石。 ====二==== 掩淚別鄉裡,飄颻將遠行。 茫茫綠野中,春盡孤客情。 驅馬上丘壠,高低路不平。 風吹棠棃花,啼鳥時一聲。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與名。 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營營。 ====三==== 朝採山上薇,暮採山上薇。 歲晏薇亦盡,飢來何所為。 坐飲白石水,手把青松枝。 擊節獨長歌,其聲清且悲。 櫪馬非不肥,所苦長縶維。 豢豕非不飽,所憂竟為犧。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飢。 ====四==== 雨露長纖草,山苗高入雲。 風雪折勁木,澗松摧為薪。 風摧此何意,雨長彼何因。 百丈澗底死,寸莖山上春。 可憐苦節士,感此涕盈巾。 ====五==== 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晝居不諭閾,夜行常秉燭。 氣如含露蘭,心如貫霜竹。 宜當備嬪御,胡為守幽獨。 無媒不得選,年忽過三六。 歲暮望漢宮,誰在黃金屋。 邯鄲進倡女,能唱黃花曲。 一曲稱君心,恩榮連九族。 ====六==== 棲棲遠方士,讀書三十年。 業成無知己,徒步來入關。 長安多王侯,英俊競攀援。 幸隨眾賓末,得廁門館間。 東閣有旨酒,中堂有管絃。 何為向隅客,對此不開顏。 富貴無是非,主人終日歡。 貧賤多悔尤,客子中夜嘆。 歸去復歸去,故鄉貧亦安。 ====七==== 涼風飄嘉樹,日夜減芳華。 下有感秋婦,攀條苦悲嗟。 我本幽閒女,結發事豪家。 豪家多婢僕,門內頗驕奢。 良人近封侯,出入鳴玉珂。 自從富貴來,恩薄讒言多。 冢婦獨守禮,群妾互奇衺。 但信言有玷,不察心無瑕。 容光未銷歇,歡愛忽蹉跎。 何意掌上玉,化為眼中砂。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勿言小大異,隨分有風波。 閨房猶復爾,邦國當如何。 ====八==== 心亦無所迫,身亦無所拘。 何為腸中氣,鬱鬱不得舒。 不舒良有以,同心久離居。 五年不見面,三年不得書。 念此令人老,抱膝坐長籲。 豈無盈樽酒,非君誰與娛。 ====九==== 攬衣出門行,遊觀遶林渠。 澹澹春水暖,東風生綠蒲。 上有和鳴雁,下有掉尾魚。 飛沉一何樂,鱗羽各有徒。 而我方獨處,不與之子俱。 顧彼自傷己,禽魚之不如。 出遊欲遣憂,孰知憂有餘。 ====十==== 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輝。 草木照未遠,浮雲已蔽之。 天地黯以晦,當午如昏時。 雖有東南風,力微不能吹。 中園何所有,滿地青青葵。 陽光委雲上,傾心欲何依。 Category:唐詩 Category:韻文
秦中吟/議婚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秦中吟十首 :天下無正聲,悅耳即為娛。 :人間無正色,悅目即為姝。 :顏色非相遠,貧富則有殊。 :貧為時所棄,富為時所趨。 :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 :母兄未開口,已嫁不須臾。 :綠窗貧家女,寂寞二十餘。 :荊釵不直錢,衣上無真珠。 :幾回人欲聘,臨日又踟躕。 :主人會良媒,置酒滿玉壺。 :四座且勿飲,聽我歌兩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輕其夫。 :貧家女難嫁,嫁晚孝於姑。 :聞君欲娶婦,娶婦意何如。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重賦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秦中吟十首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徵賦,上以奉君親。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 :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 :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織絹未成匹,繰絲未盈斤。 :裡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 :悲喘與寒氣,並入鼻中辛。 :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 :繒帛如山積,絲絮如雲屯。 :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 :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 :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傷宅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秦中吟十首 :誰家起甲第,朱門大道邊。 :豐屋中櫛比,高墻外回環。 :累累六七堂,棟宇相連延。 :一堂費百萬,鬱郁起青煙。 :洞房溫且清,寒暑不能幹。 :高堂虛且迥,坐臥見南山。 :繞廊紫藤架,夾砌紅藥欄。 :攀枝摘櫻桃,帶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載為大官。 :廚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 :誰能將我語,問爾骨肉間。 :豈無窮賤者,忍不救饑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見馬家宅,今作奉誠園。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傷友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秦中吟十首 :陋巷孤寒士,出門苦恓恓。 :雖雲誌氣高,豈免顏色低。 :平生同門友,通籍在金閨。 :曩者膠漆契,邇來雲雨睽。 :正逢下朝歸,軒騎五門西。 :是時天久陰,三日雨淒淒。 :蹇驢避路立,肥馬當風嘶。 :回頭忘相識,佔道上沙堤。 :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對面隔雲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獨慘淒。 :死生不變者,唯聞任與黎。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不致仕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中文>>詩歌 ==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一作合致仕) ~白居易作== :七十而致仕,禮法有明文。 :何乃貪榮者,斯言如不聞。 :可憐八九十,齒墮雙眸昏。 :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掛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金章腰不勝,傴僂入君門。 :誰不愛富貴,誰不戀君恩。 :年高須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時共嗤誚,晚歲多因循。 :賢哉漢二疏,彼獨是何人。 :寂寞東門路,無人繼去塵。 白居易 Category:白居易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立碑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秦中吟十首 :勛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見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銘勛悉太公,敘德皆仲尼。 :復以多為貴,千言直萬貲。 :為文彼何人,想見下筆時。 :但欲愚者悅,不思賢者嗤。 :豈獨賢者嗤,仍傳後代疑。 :古石蒼苔字,安知是愧詞。 :我聞望江縣,麴令撫煢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聞京師。 :身歿欲歸葬,百姓遮路岐。 :攀轅不得歸,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無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輕肥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中文>>詩歌 == «秦中吟十首:輕肥» (一作江南旱) ~白居易作==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罇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Category:白居易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五絃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中文>>詩歌 == «秦中吟十首:五絃» (一作五絃琴) ~白居易作== :清歌且罷唱,紅袂亦停舞。 :趙叟抱五絃,宛轉當胸撫。 :大聲粗若散,颯颯風和雨。 :小聲細欲絕,切切鬼神語。 :又如鵲報喜,轉作猿啼苦。 :十指無定音,顛倒宮徵羽。 :坐客聞此聲,形神若無主。 :行客聞此聲,駐足不能舉。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綠窗琴,日日生塵土。 白居易 Category:白居易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歌舞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中文>>詩歌 == «秦中吟十首:歌舞» (一作傷閿鄉縣囚) ~白居易作== :秦中歲雲暮,大雪滿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貴有風雪興,富無飢寒憂。 :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遊。 :朱門車馬客,紅燭歌舞樓。 :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 :秋官為主人,廷尉居上頭。 :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 白居易 Category:白居易 Category:唐詩
秦中吟/買花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中文>>詩歌 == «秦中吟十首:買花» (一作牡丹) ~白居易作==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 Category:白居易 Category:唐詩
贈友五首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贈友五首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君出臣奉行,謂之握金鏡。 :由茲六氣順,以遂萬物性。 :時令一反常,生靈受其病。 :周漢德下衰,王風始不競。 :又從斬晁錯,諸侯益強盛。 :百里不同禁,四時自為政。 :盛夏興土功,方春剿人命。 :誰能救其失,待君佐邦柄。 :峨峨象魏門,懸法彜倫正。 :銀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濱。 :南人棄農業,求之多苦辛。 :披砂復鑿石,矻矻無冬春。 :手足盡皴胝,愛利不愛身。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懶耘。 :相攜作遊手,皆道求金銀。 :畢竟金與銀,何殊泥與塵。 :且非衣食物,不濟饑寒人。 :棄本以趨末,日富而歲貧。 :所以先聖王,棄藏不為珍。 :誰能反古風,待君秉國鈞。 :捐金復抵璧,勿使勞生民。 :私家無錢爐,平地無銅山。 :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 :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 :賤糶粟與麥,賤貿絲與綿。 :歲暮衣食盡,焉得無饑寒。 :吾聞國之初,有制垂不刊。 :庸必算丁口,租必計桑田。 :不求土所無,不強人所難。 :量入以為出,上足下亦安。 :兵興一變法,兵息遂不還。 :使我農桑人,憔悴畎畝間。 :誰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權。 :復彼租庸法,令如貞觀年。 :京師四方則,王化之本根。 :長吏久於政,然後風教敦。 :如何尹京者,遷次不逡巡。 :請君屈指數,十年十五人。 :科條日相矯,吏力亦已勤。 :寬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 :九州雍為首,群牧之所遵。 :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 :誰能變此法,待君贊彌綸。 :慎擇循良吏,令其長子孫。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歸。 :近代多離亂,婚姻多過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遲。 :兒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凡人貴達日,多在長大時。 :欲報親不待,孝心無所施。 :哀哉三牲養,少得及庭闈。 :惜哉萬鐘粟,多用飽妻兒。 :誰能正婚禮,待君張國維。 :庶使孝子心,皆無風樹悲。 Category:唐詩
寓意詩五首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寓意詩五首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匠人執斤墨,採度將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風吹猛焰,從根燒到枝。 :養材三十年,方成棟梁姿。 :一朝為灰燼,柯葉無孑遺。 :地雖生爾材,天不與爾時。 :不如糞土英,猶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陳,重陳令人悲。 :不悲焚燒苦,但悲採用遲。 :赫赫京內史,炎炎中書郎。 :昨傳徵拜日,恩賜頗殊常。 :貂冠水蒼玉,紫綬黃金章。 :佩服身未暖,已聞竄遐荒。 :親戚不得別,吞聲泣路旁。 :賓客亦已散,門前雀羅張。 :富貴來不久,倏如瓦溝霜。 :權勢去尤速,瞥若石火光。 :不如守貧賤,貧賤可久長。 :傳語宦遊子,且來歸故鄉。 :促織不成章,提壺但聞聲。 :嗟哉蟲與鳥,無實有虛名。 :與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誠信,白水指為盟。 :雲雨一為別,飛沈兩難並。 :君為得風鵬,我為失水鯨。 :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輕。 :窮通尚如此,何況死與生。 :乃知擇交難,須有知人明。 :莫將山上松,結託水上萍。 :翩翩兩玄鳥,本是同巢燕。 :分飛來幾時,秋夏炎涼變。 :一宿蓬蓽廬,一棲明光殿。 :偶因銜泥處,復得重相見。 :彼矜杏梁貴,此嗟茅棟賤。 :眼看秋社至,兩處俱難戀。 :所託各暫時,胡為相嘆羨。 :婆娑園中樹,根株大合圍。 :蠢爾樹間蟲,形質一何微。 :孰謂蟲之微,蟲蠹已無期。 :孰謂樹之大,花葉有衰時。 :花衰夏未實,葉病秋先萎。 :樹心半為土,觀者安得知。 :借問蟲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問蟲何食,食心不食皮。 :豈無啄木鳥,觜長將何為。 Category:唐詩
讀史五首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讀史五首 :楚懷放靈均,國政亦荒淫。 :仿徨未忍決,繞澤行悲吟。 :漢文疑賈生,謫置湘之陰。 :是時刑方措,此去難為心。 :士生一代間,誰不有浮沈。 :良時真可惜,亂世何足欽。 :乃知汨羅恨,未抵長沙深。 :禍患如棼絲,其來無端緒。 :馬遷下蠶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誌氣屈,忍恥形神沮。 :當彼戮辱時,奮飛無翅羽。 :商山有黃綺,潁川有巢許。 :何不從之遊,超然離網罟。 :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艱阻。 :寄謝伐檀人,慎勿嗟窮處。 :漢日大將軍,少為乞食子。 :秦時故列侯,老作鋤瓜士。 :春華何暐曄,園中發桃李。 :秋風忽蕭條,堂上生荊杞。 :深谷變為岸,桑田成海水。 :勢去未須悲,時來何足喜。 :寄言榮枯者,反復殊未已。 :含沙射人影,雖病人不知。 :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殺愛子,掩鼻戮寵姬。 :弘恭陷蕭望,趙高謀李斯。 :陰德既必報,陰禍豈虛施。 :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 :明則有刑辟,幽則有神祇。 :茍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 :季子憔悴時,婦見不下機。 :買臣負薪日,妻亦棄如遺。 :一朝黃金多,佩印衣錦歸。 :去妻不敢視,婦嫂強依依。 :富貴家人重,貧賤妻子欺。 :奈何貧富間,可移親愛誌。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貴。 :又令下人力,各競錐刀利。 :隨分歸舍來,一取妻孥意。 Category:唐詩
和思歸樂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思歸樂 :山中不棲鳥,夜半聲嚶嚶。 :似道思歸樂,行人掩泣聽。 :皆疑此山路,遷客多南征。 :憂憤氣不散,結化為精靈。 :我謂此山鳥,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懷土,想作思歸鳴。 :孟嘗平居時,娛耳琴泠泠。 :雍門一言感,未奏淚沾纓。 :魏武銅雀妓,日與歡樂並。 :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峽猿亦何意,隴水復何情。 :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請看元侍御,亦宿此郵亭。 :因聽思歸鳥,神氣獨安寧。 :問君何以然,道勝心自平。 :雖為南遷客,如在長安城。 :雲得此道來,何慮復何營。 :窮達有前定,憂喜無交爭。 :所以事君日,持憲立大庭。 :雖有迴天力,撓之終不傾。 :況始三十餘,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氣大,眼前爵祿輕。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苟免難,進不曲求榮。 :在火辨玉性,經霜識松貞。 :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醒。 :獲戾自東洛,貶官向南荊。 :再拜辭闕下,長揖別公卿。 :荊州又非遠,驛路半月程。 :漢水照天碧,楚山插雲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餳。 :誰謂譴謫去,未妨遊賞行。 :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 :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 :尚達死生觀,寧為寵辱驚。 :中懷苟有主,外物安能縈。 :任意思歸樂,聲聲啼到明。 Category:唐詩
和陽城驛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陽城驛 :商山陽城驛,中有歎者誰。 :雲是元監察,江陵謫去時。 :忽見此驛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陽道州,名姓同於斯。 :憐君一寸心,寵辱誓不移。 :疾惡若巷伯,好賢如緇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為。 :改為避賢驛,大署於門楣。 :荊人愛羊祜,戶曹改為辭。 :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 :因題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詩成寄與我,鏘若金和絲。 :上言陽公行,友悌無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離。 :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 :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次言陽公道,終日對酒卮。 :兄弟笑相顧,醉貌紅怡怡。 :次言陽公節,謇謇居諫司。 :誓心除國蠹,決死犯天威。 :終言陽公命,左遷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歸。 :一一皆實錄,事事無孑遺。 :凡是為善者,聞之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無其人,來者亦可思。 :願以君子文,告彼大樂師。 :附於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聞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諫從如流,佞臣惡如疵。 :宰相聞此章,政柄端正持。 :進賢不知倦,去邪勿復疑。 :憲臣聞此章,不敢懷依違。 :諫官聞此章,不忍縱詭隨。 :然後告史氏,舊史有前規。 :若作陽公傳,欲令後世知。 :不勞敘世家,不用費文辭。 :但於國史上,全錄元稹詩。 Category:唐詩
答桐花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答桐花 :山木多蓊鬱,茲桐獨亭亭。 :葉重碧雲片,花簇紫霞英。 :是時三月天,春暖山雨晴。 :夜色向月淺,暗香隨風輕。 :行者多商賈,居者悉黎氓。 :無人解賞愛,有客獨屏營。 :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 :生憐不得所,死欲揚其聲。 :截為天子琴,刻作古人形。 :雲待我成器,薦之於穆清。 :誠是君子心,恐非草木情。 :胡為愛其華,而反傷其生。 :老龜被刳腸,不如無神靈。 :雄雞自斷尾,不願為犧牲。 :況此好顏色,花紫葉青青。 :宜遂天地性,忍加刀斧刑。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 :當君正殿栽,花葉生光晶。 :上對月中桂,下覆階前蓂。 :泛拂香爐煙,隱映斧藻屏。 :為君布綠陰,當暑蔭軒楹。 :沈沈綠滿地,桃李不敢爭。 :為君發清韻,風來如叩瓊。 :泠泠聲滿耳,鄭衛不足聽。 :受君封植力,不獨吐芬馨。 :助君行春令,開花應晴明。 :受君雨露恩,不獨含芳榮。 :戒君無戲言,翦葉封弟兄。 :受君歲月功,不獨資生成。 :為君長高枝,鳳凰上頭鳴。 :一鳴君萬歲,壽如山不傾。 :再鳴萬人泰,泰階為之平。 :如何有此用,幽滯在巖坰。 :歲月不爾駐,孤芳坐雕零。 :請向桐枝上,為餘題姓名。 :待餘有勢力,移爾獻丹庭。 Category:唐詩
和大觜烏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大觜烏 :烏者種有二,名同性不同。 :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貪庸。 :觜大命又長,生來十餘冬。 :物老顏色變,頭毛白茸茸。 :飛來庭樹上,初但驚兒童。 :老巫生奸計,與烏意潛通。 :雲此非凡鳥,遙見起敬恭。 :千歲乃一出,喜賀主人翁。 :祥瑞來白日,神聖佔知風。 :陰作北斗使,能為人吉凶。 :此烏所止家,家產日夜豐。 :上以致壽考,下可宜田農。 :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 :隨巫拜復祝,婦姑亦相從。 :殺雞薦其肉,敬若禋六宗。 :烏喜張大觜,飛接在虛空。 :烏既飽羶腥,巫亦饗甘濃。 :烏巫互相利,不復兩西東。 :日日營巢窟,稍稍近房櫳。 :雖生八九子,誰辨其雌雄。 :群雛又成長,眾觜逞殘兇。 :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蠶蟲。 :豈無乘秋隼,羈絆委高墉。 :但食烏殘肉,無施搏擊功。 :亦有能言鸚,翅碧觜距紅。 :暫曾說烏罪,囚閉在深籠。 :青青窗前柳,鬱鬱井上桐。 :貪烏佔棲息,慈烏獨不容。 :慈烏爾奚為,來往何憧憧。 :曉去先晨鼓,暮歸後昏鐘。 :辛苦塵土間,飛啄禾黍叢。 :得食將哺母,飢腸不自充。 :主人憎慈烏,命子削彈弓。 :弦續會稽竹,丸鑄荊山銅。 :慈烏求母食,飛下爾庭中。 :數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仰天號一聲,似欲訴蒼穹。 :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 :誰能持此冤,一為問化工。 :胡然大觜烏,竟得天年終。 Category:唐詩
答四皓廟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答四皓廟 :天下有道見,無道卷懷之。 :此乃聖人語,吾聞諸仲尼。 :矯矯四先生,同稟希世資。 :隨時有顯晦,秉道無磷緇。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亂離。 :先生相隨去,商嶺採紫芝。 :君看秦獄中,戮辱者李斯。 :劉項爭天下,謀臣竟悅隨。 :先生如鸞鶴,去入冥冥飛。 :君看齊鼎中,焦爛者酈其。 :子房得沛公,自謂相遇遲。 :八難掉舌樞,三略役心機。 :辛苦十數年,晝夜形神疲。 :竟雜霸者道,徒稱帝者師。 :子房爾則能,此非吾所宜。 :漢高之季年,嬖寵鐘所私。 :冢嫡欲廢奪,骨肉相憂疑。 :豈無子房口,口舌無所施。 :亦有陳平心,心計將何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從容下南山,顧盼入東闈。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儀。 :卻顧戚夫人,楚舞無光輝。 :心不畫一計,口不吐一詞。 :闇定天下本,遂安劉氏危。 :子房吾則能,此非爾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禮甚卑。 :安車留不住,功成棄如遺。 :如彼旱天雲,一雨百穀滋。 :澤則在天下,雲復歸希夷。 :勿高巢與由,勿尚呂與伊。 :巢由往不返,伊呂去不歸。 :豈如四先生,出處兩逶迤。 :何必長隱逸,何必長濟時。 :由來聖人道,無朕不可窺。 :卷之不盈握,舒之亙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猶或非。 :願子辨其惑,為予吟此詩。 Category:唐詩
和雉媒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雉媒 :吟君雉媒什,一哂復一歎。 :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 :豈唯鳥有之,抑亦人復然。 :張陳刎頸交,竟以勢不完。 :至今不平氣,塞絕泜水源。 :趙襄骨肉親,亦以利相殘。 :至今不善名,高於磨笄山。 :況此籠中雉,志在飲啄間。 :稻粱暫入口,性已隨人遷。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為媒拙,不足以自全。 :勸君今日後,養鳥養青鸞。 :青鸞一失侶,至死守孤單。 :勸君今日後,結客結任安。 :主人賓客去,獨住在門闌。 Category:唐詩
和松樹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松樹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陽。 :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 :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 :婆娑低覆地,枝幹亦尋常。 :八月白露降,槐葉次第黃。 :歲暮滿山雪,松色鬱青蒼。 :彼如君子心,秉操貫冰霜。 :此如小人面,變態隨炎涼。 :共知松勝槐,誠欲栽道傍。 :糞土種瑤草,瑤草終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為棟樑。 :殺身獲其所,為君構明堂。 :不然終天年,老死在南岡。 :不願亞枝葉,低隨槐樹行。 Category:唐詩
答箭鏃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答箭鏃 :矢人職司憂,為箭恐不精。 :精在利其鏃,錯磨鋒鏑成。 :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 :勿言分寸鐵,為用乃長兵。 :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 :摩弓拭箭鏃,夜射不待明。 :一盜既流血,百犬同吠聲。 :狺狺嗥不已,主人為之驚。 :盜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 :反責鏃太利,矢人獲罪名。 :寄言控弦者,願君少留聽。 :何不向西射,西天有狼星。 :何不向東射,東海有長鯨。 :不然學仁貴,三矢平虜庭。 :不然學仲連,一發下燕城。 :胡為射小盜,此用無乃輕。 :徒沾一點血,虛汙箭頭腥。 Category:唐詩
和古社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古社 :廢村多年樹,生在古社隈。 :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變美女,社樹成樓臺。 :黃昏行人過,見者心裴回。 :饑雕竟不捉,老犬反為媒。 :歲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雲雨合,烈風驅迅雷。 :風拔樹根出,雷劈社壇開。 :飛電化為火,妖狐燒作灰。 :天明至其所,清曠無氛埃。 :舊地葺村落,新田闢荒萊。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為災。 :勿謂神默默,勿謂天恢恢。 :勿喜犬不捕,勿誇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時來。 Category:唐詩
和分水嶺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和答詩十首:和分水嶺 :高嶺峻稜稜,細泉流亹亹。 :勢分合不得,東西隨所委。 :悠悠草蔓底,濺濺石罅裡。 :分流來幾年,晝夜兩如此。 :朝宗遠不及,去海三千里。 :浸潤小無功,山苗長旱死。 :縈紆用無所,奔迫流不已。 :唯作嗚咽聲,夜入行人耳。 :有源殊不竭,無坎終難止。 :同出而異流,君看何所似。 :有似骨肉親,派別從茲始。 :又似勢利交,波瀾相背起。 :所以贈君詩,將君何所比。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Category:唐詩
有木詩八首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有木詩八首 :有木名弱柳,結根近清池。 :風煙借顏色,雨露助華滋。 :峨峨白雪花,裊裊青絲枝。 :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四垂。 :截枝扶為杖,軟弱不自持。 :折條用樊圃,柔脆非其宜。 :為樹信可玩,論材何所施。 :可惜金堤地,栽之徒爾為。 :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 :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風闇搖動,引鳥潛來去。 :鳥啄子難成,風來枝莫住。 :低軟易攀玩,佳人屢回顧。 :色求桃李饒,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墻花,本非當軒樹。 :所以姓蕭人,曾為伐櫻賦。 :有木秋不雕,青青在江北。 :謂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顧盼恩,下勤澆溉力。 :實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偽何由識。 :美人默無言,對之長嘆息。 :中含害物意,外矯淩霜色。 :仍向枝葉間,潛生刺如棘。 :有木名杜梨,陰森覆丘壑。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薄。 :狐媚言語巧,鳥妖聲音惡。 :憑此為巢穴,往來互棲託。 :四傍五六本,葉枝相交錯。 :借問因何生,秋風吹子落。 :為長社壇下,無人敢芟斫。 :幾度野火來,風回燒不著。 :有木香苒苒,山頭生一蕟。 :主人不知名,移種近軒闥。 :愛其有芳味,因以調麴糵。 :前後曾飲者,十人無一活。 :豈徒悔封植,兼亦誤採掇。 :試問識藥人,始知名野葛。 :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 :何時猛風來,為我連根拔。 :有木名水檉,遠望青童童。 :根株非勁挺,柯葉多蒙籠。 :彩翠色如柏,鱗皴皮似松。 :為同松柏類,得列嘉樹中。 :枝弱不勝雪,勢高常懼風。 :雪壓低還舉,風吹西復東。 :柔芳甚楊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賞,中心無蠹蟲。 :有木名淩霄,擢秀非孤標。 :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 :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 :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颻。 :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 :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 :花團夜雪明,葉翦春雲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匠人愛芳直,裁截為廈屋。 :幹細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雖大過,直心終不曲。 :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 Category:唐詩
嘆魯二首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嘆魯二首 :季桓心豈忠,其富過周公。 :陽貨道豈正,其權執國命。 :由來富與權,不繫才與賢。 :所託得其地,雖愚亦獲安。 :彘肥因糞壤,鼠穩依社壇。 :蟲獸尚如是,豈謂無因緣。 :展禽胡為者,直道竟三黜。 :顏子何如人,屢空聊過日。 :皆懷王佐道,不踐陪臣秩。 :自古無奈何,命為時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與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無甘實。 Category:唐詩
反鮑明遠白頭吟
反鮑明遠白頭吟 炎炎者烈火,營營者小蠅。 火不熱貞玉,蠅不點清冰。 此茍無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稱怨恨死,則人有所懲。 懲淫或應可,在道未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龍鵬。 宜當委之去,寥廓高飛騰。 豈能泥塵下,區區酬怨憎。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 Category:唐詩
青冢
青冢 上有飢鷹號,下有枯蓬走。 茫茫邊雪裡,一掬沙培塿。 傳是昭君墓,埋閉蛾眉久。 凝脂化為泥,鉛黛復何有。 唯有陰怨氣,時生墳左右。 鬱鬱如苦霧,不隨骨銷朽。 婦人無他才,榮枯繫妍否。 何乃明妃命,獨懸畫工手。 丹青一詿誤,白黑相紛糾。 遂使君眼中,西施作嫫母。 同儕傾寵幸,異類為配偶。 禍福安可知,美顏不如醜。 何言一時事,可戒千年後。 特報後來姝,不須倚眉首。 無辭插荊釵,嫁作貧家婦。 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 Category:唐詩
雜感 (白居易)
雜感 君子防悔尤,賢人戒行藏。 嫌疑遠瓜李,言動慎毫芒。 立教固如此,撫事有非常。 為君持所感,仰面問蒼蒼。 犬齧桃樹根,李樹反見傷。 老龜烹不爛,延禍及枯桑。 城門自焚爇,池魚罹其殃。 陽貨肆兇暴,仲尼畏於匡。 魯酒薄如水,邯鄲開戰場。 伯禽鞭見血,過失由成王。 都尉身降虜,宮刑加子長。 呂安兄不道,都市殺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 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 Category:唐詩
七德舞
七德舞 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陣樂》以歌太宗之功業。貞觀初,太宗重製《破陣樂舞圖》,詔魏徵、虞世南等為之歌詞,因名《七德舞》。自龍朔已後,詔郊廟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七德歌,傳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觀舞聽歌知樂意,樂終稽首陳其事。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遺骸散帛收,貞觀初,詔收天下陣死骸骨,致祭而瘞埋之,尋又散帛以求之也。 饑人賣子分金贖。貞觀二年大饑,人有鬻男女者。詔出御府金帛盡贖之,還其父母。 魏徵夢見天子泣,魏徵疾亟,太宗夢與徵別,既寤,流涕。是夕徵卒。故御親制碑雲:昔殷宗得良弼於夢中,今朕失賢臣於覺後。 張謹哀聞辰日哭。張公謹卒,太宗為之舉哀。有司奏曰:在辰,陰陽所忌,不可哭。上曰:君臣義重,父子之情也。情發於中,安知辰日?遂哭之慟。 怨女三千放出宮,太宗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今將出之,任求伉儷。於是令左丞戴胄、給事中杜正倫於掖庭宮西門,揀出數千人,盡放歸。 死囚四百來歸獄。貞觀六年,親錄囚徒死罪者三百九十,放歸家,令明年秋來就刑。應期畢至,詔悉原之。 剪鬚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李績嘗疾,醫雲:得龍鬚灰,方可療之。太宗自剪須燒灰賜之,服訖而愈。績叩頭泣涕而謝。 含血吮瘡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李思摩嘗中矢,太宗親為吮血。 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 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 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Category:唐詩
法曲
法曲 法曲法曲歌大定,積德重熙有餘慶,永徽之人舞而詠。永徽之時,有貞觀之遺風,故高宗制《一戎大定》樂曲也。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開元之人樂且康。《霓裳羽衣曲》起於開元,盛於天寶也。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慶垂無疆。 中宗肅宗復鴻業,唐祚中興萬萬葉。永隆元年,太常丞李嗣貞善審音律,能知興衰,雲:近者樂府有《堂堂》之曲,再言之者,唐祚再興之兆。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聲邪亂華聲和。 以亂乾和天寶末,明年胡塵犯宮闕。法曲雖似失雅音,蓋諸夏之聲也,故歷朝行焉。玄宗雖雅好度曲,然未嘗使蕃漢雜奏。天寶十三載,始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識者深異之。明年冬,而安祿山反也。 乃知法曲本華風,苟能審音與政通。 一從胡曲相參錯,不辨興衰與哀樂。 願求牙曠正華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二王後
二王後 二王後,彼何人? 介公酅公為國賓,周武隋文之子孫。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傳於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興十葉歲二百,介公酅公世為客。 明堂太廟朝享時,引居賓位備威儀。 備威儀,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遺制。 不獨興滅國,不獨繼絕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國之孫取為戒。
海漫漫
海漫漫 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雲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藥,服之羽化為天仙。 秦皇漢武信此語,方士年年採藥去。 蓬萊今古但聞名,煙水茫茫無覓處。 海漫漫,風浩浩,眼穿不見蓬萊島。 不見蓬萊不敢歸,童男髫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君看驪山頂上茂陵頭,畢竟悲風吹蔓草。 何況玄元聖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立部伎
立部伎 太常選坐部伎無性識者,退入立部伎。又選立部伎絕無性識者,退入雅樂部。則雅聲可知矣! 立部伎,鼓笛喧。 舞雙劍,跳七丸。 裊巨索,掉長竿。 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 笙歌一聲眾側耳,鼓笛萬曲無人聽。 立部賤,坐部貴。 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樂懸操雅音。 雅音替壞一至此,長令爾輩調宮徵。 圓丘後土郊祀時,言將此樂感神祗。 慾望鳳來百獸舞,何異北轅將適楚? 工師愚賤安足雲,太常三卿爾何人?
華原磬
華原磬 天寶中,始廢泗濱磬,用華原石代之。詢諸磬人,則曰:故老雲:泗濱磬下調不能和,得華原石考之乃和,由是不改。 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 泗濱石,泗濱石,今人不擊古人擊。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樂工。 樂工雖在耳如壁,不分清濁即為聾。 梨園弟子調律呂,知有新聲不如古。 古稱浮磬出泗濱,立辨致死聲感人。 宮懸一聽華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從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樂與時政通,豈聽鏗鏘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歸,長安市兒為樂師。 華原磬與泗濱石,清濁兩聲誰得知?
上陽白髮人 (白居易)
上陽白髮人 天寶五載已後,楊貴妃專寵,後宮人無復進幸矣。六宮有美色者,輒置別所,上陽是其一也。貞元中尚存焉。 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天寶末,有密採艷色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向獻 《美人賦》以諷之。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胡旋女
胡旋女 天寶末,康居國獻之。 胡旋女,胡旋女。 心應弦,手應鼓。 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搖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 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裡餘。 中原自有胡旋者,鬥妙爭能爾不如。 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 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 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 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 從茲地軸天維轉,五十年來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數唱此歌悟明主。
新豐折臂翁
新豐折臂翁 新豐老翁八十八,頭鬢眉鬚皆似雪。 玄孫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 問翁臂折來幾年,兼問致折何因緣。 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徵戰。 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 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 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裡雲南行。 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 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 皆雲前後徵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錘折臂。 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徵雲南。 骨碎筋傷非不苦,且圖揀退歸鄉土。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 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 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孤骨不收。 應作雲南望鄉鬼,萬人冢上哭呦呦。雲南有萬人冢,即鮮-{於}-仲通、李宓曾覆軍之所也。 老人言,君聽取。 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開元初,突厥數寇邊,時天武軍牙將郝靈荃出使,因引鐵勒回鶻部落,斬突厥默啜,獻首於闕下,自謂有不世之功。時宋璟為相,以天子少年好武,恐徼功者生心,痛抑其賞。逾年,始授郎將。靈荃遂慟哭嘔血而死也。 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天寶末,楊國忠為相,重結閣羅鳳之役,募人討之,前後發二十餘萬眾,去無返者。又捉人連枷赴役,天下怨哭,人不聊生,故祿山得乘人心而盜天下。元和初,折臂翁猶存,因備歌之。
太行路
太行路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髮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 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 為君薰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 行路難,難重陳。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行路難,難於山,險於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見: 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 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
司天臺
司天臺 司天臺,仰觀俯察天人際。 羲和死來職事廢,官不求賢空取藝。 昔聞西漢元成間,上陵下替謫見天。 北辰微暗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動角射三臺,上臺半滅中臺坼。 是時非無太史官,眼見心知不敢言。 明朝趨入明光殿,唯奏慶雲壽星見。 天文時變兩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臺高百尺為?
捕蝗
捕蝗 捕蝗捕蝗誰家子?天熱日長饑欲死。 興元兵久傷陰陽,和氣蠱蠹化為蝗。 始自兩河及三輔,薦食如蠶飛似雨。 雨飛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 河南長吏言憂農,課人晝夜捕蝗蟲。 是時粟鬥錢三百,蝗蟲之價與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饑人重勞費。 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競天災。 我聞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驅蝗蝗出境。 又聞貞觀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慶兆民賴,是歲雖蝗不為害。貞觀二年,太宗吞蝗蟲,事見《貞觀實錄》。
昆明春
__NOEDITSECTION__ __NOTOC__ 中文>>詩歌 == «昆明春» -思王澤之廣被也 ~白居易作==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 :影浸南山青滉漾,波沉西日紅奫淪。 :往年因旱池枯竭,龜尾曳塗魚喣沫。 :詔開八水注恩波,千介萬鱗同日活。 :今來淨綠水照天,游魚鱍鱍蓮田田。 :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鴛鴦鋪翅眠。 :動植飛沉皆遂性,皇澤如春無不被。 :漁者仍豐網罟資,貧人久獲菰蒲利。 :詔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徵。 :菰蒲無租魚無稅,近水之人感君惠。 :感君惠,獨何人,吾聞率土皆王民,遠民何疏近何親。 :願推此惠及天下,無遠無近同欣欣。 :吳興山中罷榷茗,鄱陽坑裡休封銀。 :天涯地角無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白居易 Category:白居易 Category:唐詩
諸稽郢行成於吳
諸稽郢行成於吳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句踐起師逆之江。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句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句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垂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句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句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天王豈辱裁之?亦徵諸侯之禮也。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申胥諫許越成
申胥諫許越成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兵甲之彊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於諸夏之國,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吳王曰:「大夫奚隆於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
國語
國語 國語 *國語解敘 *-{A|zh-hans:卷;zh-hant:卷}-一 周語上 *卷二 周語中 *卷三 周語下 *卷四 魯語上 *卷五 魯語下 *卷六 齊語 *卷七 晉語一 *卷八 晉語二 *卷九 晉語三 *卷十 晉語四 *卷十一 晉語五 *卷十二 晉語六 *卷十三 晉語七 *卷十四 晉語八 *卷十五 晉語九 *卷十六 鄭語 *卷十七 楚語上 *卷十八 楚語下 *卷十九 吳語 *卷二十 越語上 *卷二十一 越語下 category:雜史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 =目錄= *隱公全覽 **元年前722年己未 **二年前721年庚申 **三年前720年辛酉 **四年前719年壬戌 **五年前718年癸亥 **六年前717年甲子 **七年前716年乙丑 **八年前715年丙寅 **九年前714年丁卯 **十年前713年戊辰 **十一年前712年己巳 *桓公全覽 **元年前711年庚午 **二年前710年辛未 **三年前709年壬申 **四年前708年癸酉 **五年前707年甲戌 **六年前706年乙亥 **七年前705年丙子 **八年前704年丁丑 **九年前703年戊寅 **十年前702年己卯 **十一年前701年庚辰 **十二年前700年辛巳 **十三年前699年壬午 **十四年前698年癸未 **十五年前697年甲申 **十六年前696年乙酉 **十七年前695年丙戌 **十八年前694年丁亥 *莊公全覽 **元年前693年戊子 **二年前692年己丑 **三年前691年庚寅 **四年前690年辛卯 **五年前689年壬辰 **六年前688年癸巳 **七年前687年甲午 **八年前686年乙未 **九年前685年丙申 **十年前684年丁酉 **十一年前683年戊戌 **十二年前682年己亥 **十三年前681年庚子 **十四年前680年辛丑 **十五年前679年壬寅 **十六年前678年癸卯 **十七年前677年甲辰 **十八年前676年乙巳 **十九年前675年丙午 **廿年前674年丁未 **廿一年前673年戊申 **廿二年前672年己酉 **廿三年前671年庚戌 **廿四年前670年辛亥 **廿五年前669年壬子 **廿六年前668年癸丑 **廿七年前667年甲寅 **廿八年前666年乙卯 **廿九年前665年丙辰 **卅年前664年丁巳 **卅一年前663年戊午 **卅二年前662年己未 *閔公全覽 **元年前661年庚申 **二年前660年辛酉 *僖公全覽 **元年前659年壬戌 **二年前658年癸亥 **三年前657年甲子 **四年前656年乙丑 **五年前655年丙寅 **六年前654年丁卯 **七年前653年戊辰 **八年前652年己巳 **九年前651年庚午 **十年前650年辛未 **十一年前649年壬申 **十二年前648年癸酉 **十三年前647年甲戌 **十四年前646年乙亥 **十五年前645年丙子 **十六年前644年丁丑 **十七年前643年戊寅 **十八年前642年己卯 **十九年前641年庚辰 **廿年前640年辛巳 **廿一年前639年壬午 **廿二年前638年癸未 **廿三年前637年甲申 **廿四年前636年乙酉 **廿五年前635年丙戌 **廿六年前634年丁亥 **廿七年前633年戊子 **廿八年前632年己丑 **廿九年前631年庚寅 **卅年前630年辛卯 **卅一年前629年壬辰 **卅二年前628年癸巳 **卅三年前627年甲午 *文公全覽 **元年前626年乙未 **二年前625年丙申 **三年前624年丁酉 **四年前623年戊戌 **五年前622年己亥 **六年前621年庚子 **七年前620年辛丑 **八年前619年壬寅 **九年前618年癸卯 **十年前617年甲辰 **十一年前616年乙巳 **十二年前615年丙午 **十三年前614年丁未 **十四年前613年戊申 **十五年前612年己酉 **十六年前611年庚戌 **十七年前610年辛亥 **十八年前609年壬子 *宣公全覽 **元年前608年癸丑 **二年前607年甲寅 **三年前606年乙卯 **四年前605年丙辰 **五年前604年丁巳 **六年前603年戊午 **七年前602年己未 **八年前601年庚申 **九年前600年辛酉 **十年前599年壬戌 **十一年前598年癸亥 **十二年前597年甲子 **十三年前596年乙丑 **十四年前595年丙寅 **十五年前594年丁卯 **十六年前593年戊辰 **十七年前592年己巳 **十八年前591年庚午 *成公全覽 **元年前590年辛未 **二年前589年壬申 **三年前588年癸酉 **四年前587年甲戌 **五年前586年乙亥 **六年前585年丙子 **七年前584年丁丑 **八年前583年戊寅 **九年前582年己卯 **十年前581年庚辰 **十一年前580年辛巳 **十二年前579年壬午 **十三年前578年癸未 **十四年前577年甲申 **十五年前576年乙酉 **十六年前575年丙戌 **十七年前574年丁亥 **十八年前573年戊子 *襄公全覽 **元年前572年己丑 **二年前571年庚寅 **三年前570年辛卯 **四年前569年壬辰 **五年前568年癸巳 **六年前567年甲午 **七年前566年乙未 **八年前565年丙申 **九年前564年丁酉 **十年前563年戊戌 **十一年前562年己亥 **十二年前561年庚子 **十三年前560年辛丑 **十四年前559年壬寅 **十五年前558年癸卯 **十六年前557年甲辰 **十七年前556年乙巳 **十八年前555年丙午 **十九年前554年丁未 **廿年前553年戊申 **廿一年前552年己酉 **廿二年前551年庚戌 **廿三年前550年辛亥 **廿四年前549年壬子 **廿五年前548年癸丑 **廿六年前547年甲寅 **廿七年前546年乙卯 **廿八年前545年丙辰 **廿九年前544年丁巳 **卅年前543年戊午 **卅一年前542年己未 *昭公全覽 **元年前541年庚申 **二年前540年辛酉 **三年前539年壬戌 **四年前538年癸亥 **五年前537年甲子 **六年前536年乙丑 **七年前535年丙寅 **八年前534年丁卯 **九年前533年戊辰 **十年前532年己巳 **十一年前531年庚午 **十二年前530年辛未 **十三年前529年壬申 **十四年前528年癸酉 **十五年前527年甲戌 **十六年前526年乙亥 **十七年前525年丙子 **十八年前524年丁丑 **十九年前523年戊寅 **廿年前522年己卯 **廿一年前521年庚辰 **廿二年前520年辛巳 **廿三年前519年壬午 **廿四年前518年癸未 **廿五年前517年甲申 **廿六年前516年乙酉 **廿七年前515年丙戌 **廿八年前514年丁亥 **廿九年前513年戊子 **卅年前512年己丑 **卅一年前511年庚寅 **卅二年前510年辛卯 *定公全覽 **元年前509年壬辰 **二年前508年癸巳 **三年前507年甲午 **四年前506年乙未 **五年前505年丙申 **六年前504年丁酉 **七年前503年戊戌 **八年前502年己亥 **九年前501年庚子 **十年前500年辛丑 **十一年前499年壬寅 **十二年前498年癸卯 **十三年前497年甲辰 **十四年前496年乙巳 **十五年前495年丙午 *哀公全覽 **元年前494年丁未 **二年前493年戊申 **三年前492年己酉 **四年前491年庚戌 **五年前490年辛亥 **六年前489年壬子 **七年前488年癸丑 **八年前487年甲寅 **九年前486年乙卯 **十年前485年丙辰 **十一年前484年丁巳 **十二年前483年戊午 **十三年前482年己未 **十四年前481年庚申 **十五年前480年辛酉 **十六年前479年壬戌 **十七年前478年癸亥 **十八年前477年甲子 **十九年前476年乙丑 **廿年前475年丙寅 **廿一年前474年丁卯 **廿二年前473年戊辰 **廿三年前472年己巳 **廿四年前471年庚午 **廿五年前470年辛未 **廿六年前469年壬申 **廿七年前468年癸酉 *全覽 即將各篇置於同一頁閱讀 Category:編年‎ *
春秋穀梁傳
春秋穀梁傳 * 隱公 * 桓公 * 莊公 * 閔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category:十三經 category:編年‎
禮記
50% 禮記 禮記 references-small *曲禮上 *曲禮下 *檀弓上 *檀弓下 *王制 *月令 *曾子問 *文王世子 *禮運 *禮器 *郊特牲 *內則 *玉藻 *明堂位 *喪服小記 *大傳 *少儀 *學記 *樂記 *雜記上 *雜記下 *喪大記 *祭法 *祭義 *祭統 *經解 *哀公問 *仲尼燕居 *孔子閒居 *坊記 *中庸 *表記 *緇衣 *奔喪 *問喪 *服問 *間傳 *三年問 *深衣 *投壺 *儒行 *大學 *冠義 *昏義 *鄉飲酒義 *射義 *燕義 *聘義 *喪服四制 大戴禮記
春王正月
春王正月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吳子使札來聘
吳子使札來聘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 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爾弒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 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穀梁傳/鄭伯克段於鄢
鄭伯克段於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於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雲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批=== :鄭伯以惡養天倫,使陷於罪,因以翦之;《春秋》推見至隱,首誅其意,以正人心,《穀梁》只「處心積慮」四字,已發透經義,賅於他傳。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 檀弓 < 古文觀止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檀弓===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申生異母弟。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蓋,同「盍」。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殺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我何行如之?」   使人辭於狐突申生之傅。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伯,狐突字。初申生伐東山時,狐突勸其出奔。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註釋=== 世子︰古時天子諸侯的嫡子,含有世世不絕之意。蓋︰同「盍」,何不。蓋行︰為何不逃走。狐突︰申生的老師。圖吾君︰幫助我的國君,謀劃國事。再拜稽首乃卒︰謂申生向狐突拜了兩拜,並且頓首到地,然後自盡而死。
曾子易簀
< 檀弓 < 古文觀止 ===曾子易簀    檀弓===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曾子弟子。坐於床下,曾元、曾申曾元、曾申俱曾子子。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   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簀,竹蓆。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   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註釋=== 曾子︰即曾參,孔子弟子。華而睆︰美觀而明亮。瞿然︰吃驚的樣子。季孫︰魯國大夫;曾子受其賜簀,非禮也。革︰急也。正而斃︰謂合於正禮而歿。
有子之言似夫子
< 檀弓 < 古文觀止 ===有子之言似夫子    檀弓===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問,作「聞」。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即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慾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閱,孔子弟子。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慾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註釋=== 有子︰名若,孔子弟子。喪︰失去官位也。參︰曾子的名。子游︰即言偃,孔子弟子。有為言之︰謂孔子的說話實另有用意。靡︰奢侈也。貨︰賄賂也。夫子制於中都︰謂孔子曾為魯國中都宰,制定棺槨之法。中都,魯國城邑,位於山東省汶上縣。荊︰楚國之舊號。子夏︰即卜商,孔子弟子。冉有︰即冉求,孔子弟子。不欲速貧︰言孔子有行使之資也。
江雪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Category:唐詩 Category:五言絕句 Category:詠雪詩
公子重耳對秦客
< 檀弓 < 古文觀止 ===公子重耳對秦客    檀弓===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子其辭焉!」   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弔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稽顙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顯以致命於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後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 ===註釋=== 儼然︰端莊穩重的樣子。喪︰失位也。孺子︰嫡長子;獻公諸子,除世子申生,便以重耳為長。舅犯︰即狐偃,重耳之舅。子顯︰秦國使者的名。致命︰覆命。起而不私︰謂重耳起身後便不再和秦國使者談話,乃不以得國為利而遠之也。
杜蕢揚觶
< 檀弓 < 古文觀止 ===杜蕢揚觶    檀弓===   知悼子晉大夫知罃。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   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桀以乙卯日死;紂以甲子日死,謂之疾日。故君不舉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飲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是爵也!」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註釋=== 平公︰晉悼公之子,名彪。師曠︰晉之樂官。李調︰平公之近臣。杜蕢︰晉之膳宰。寢︰古代宮室,天子曰燕寢,諸侯曰路寢。北面坐飲之︰謂杜蕢跪在地上,向北面君位喝酒。曩者︰剛才。在堂︰殯而未葬。太師︰樂官之長。褻臣︰近臣。觶︰酒器,音「智」。爵︰酒器也。杜舉︰謂現在燕禮告終時所舉之酒器,乃自昔日杜蕢所舉之觶,故名。
晉獻文子成室
< 檀弓 < 古文觀止 ===晉獻文子成室    檀弓===   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文子曰:「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註釋=== 晉文子新建了一所宅院,落成的時候,晉國的大夫們紛紛發禮,前往致賀。其中有一位稱為張老的,他的賀詞是:「好呀,真高大啊!好呀,真不少啊!以後逢到祭祀,就在這裡奏樂;逢到喪事,就在這裡哭泣;遇有聚集宗族等活動,也好在這裡舉行了!」晉文子回答說:「我趙武能始終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放斯,也就能保全我的腰和頭頸,無災無難地直到跟祖先同居九原了!」
蘇秦以連橫說秦
< 戰國策 < 古文觀止 ===蘇秦以連橫說秦    國 策===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巴、蜀、漢中三郡,並屬益州。;北有胡貉、代馬之用胡,樓煩、林胡之類;出貉,可為裘。代,幽州郡,出馬。;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巫山,屬夔州。黔,故楚地。秦地距此二郡,故曰限。;東有殽、函之固殽、山名。函,函谷,關名,在澠地縣。;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霸天下。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竝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撞,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陵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贏縢履蹻,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陰符》,太公兵法。。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鬥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季子,蘇秦字。。」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註釋=== __NOTOC__ __NOEDITSECTION__ 蘇秦︰戰國時的縱橫家。天府︰言地勢險固,物產豐美,所藏皆天然之物也。少留意︰略為注意。文章︰猶言法令。異日︰謂留待他日再談。補遂︰古國名。堯伐驩兜︰謂唐堯因驩兜與共工朋比為惡而伐之。舜伐三苗︰謂虞舜因有苗國恃眾叛亂而伐其君。文王伐崇︰周文王因崇侯虎助紂為虐而伐之。任戰︰用戰。惡︰怎麼。車轂擊馳︰謂古時的各國使者往來頻繁。文士竝飭︰謂所任用文學之士,皆以巧飾為能。竝,「並」的異體字。科條︰法令。策︰竹簡。稠濁︰繁多雜亂。綴甲︰縫補甲冑。陵萬乘︰侵奪王位。子元元︰親愛百姓。忽於至道︰謂忽略了用兵的道理。惛︰不明。贏縢履蹻︰謂多纏束脛布而著草履,以便於行。黧︰黑而黃。妻不下紝︰謂蘇秦的妻子沒有離開織布機以迎其夫君。期年︰一年。摩︰切近而過。鎰︰古衡名,二十四兩為一鎰。約從散橫︰謂合縱六國以抗秦。關不通︰謂六國之關,不通於秦。式︰用也。廊廟︰猶言朝廷。伏軾撙銜︰謂蘇秦乘車騎馬,遊歷天下。匍伏︰爬行。倨︰驕傲。季子︰蘇秦的字。 Category:戰國策
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民國95年)
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 第 1 條 :  本規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  本規則所用名詞,釋義如下︰ :  一、高速公路︰指其出入口完全控制,中央分隔雙向行駛,除起訖點外,並與其他道路立體相交,專供汽車行駛之公路。 :  二、主線車道︰指車道中可供汽車直駛之車道。 :  三、外側車道︰指主線車道中之最右側車道。 :  四、內側車道︰指主線車道中之最左側車道。 :  五、中線車道︰指同向三車道或五車道中之中間車道。 :  六、中外車道︰指同向四車道或五車道中鄰接外側車道之車道。 :  七、中內車道︰指同向四車道或五車道中鄰接內側車道之車道。 :  八、加速車道︰指設於匝道與主線車道之間,專供汽車由匝道駛入主線車道前加速之車道。 :  九、減速車道︰指設於主線車道與匝道之間,專供汽車駛離主線車道進入匝道前減速之車道。 :  十、輔助車道:指設於主線車道外側,銜接相鄰兩交流道間加、減速車道,專供車輛進出高速公路使用之車道。 :  十一、交流道︰指高速公路與其他道路連線,以匝道構成立體相交之部分。 :  十二、匝道︰指交流道中為加減速車道及主線車道與其他道路間之連線部分。 :  十三、爬坡道︰指設於上坡路段主線車道外側,供爬坡時速低於最低速限之車輛行駛之車道。 :  十四、中央分隔帶︰指隔離雙向行車之中間界區。 :  十五、路肩︰指設於車道之外側,路面邊線與護欄或邊溝間之部分。 第 3 條 :  高速公路管理機關為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 第 4 條 :  高速公路之轄區,以路權界樁及交流道之匝道與其他道路交接點為分界點。 第 5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應依速限標誌指示。但遇有濃霧、濃煙、強風、大雨或其他特殊狀況,致能見度甚低時,其時速應低於四十公里或暫停路肩,並顯示危險警告燈。 :  在高速公路上執行任務之救護車、消防車、警備車、工程車及救濟車,其行車速率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但應依規定裝置明顯警示標識。 第 6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前後兩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在正常天候狀況下,依下列規定: :  一、小型車:車輛速率之每小時公里數值除以二,單位為公尺。 :  二、大型車:車輛速率之每小時公里數值減二十,單位為公尺。 :  前項規定例示如下: 車速(KM/h) 最小距離(公尺) 最小距離(公尺) 車速(KM/h) 大型車 小型車 60 40 30 70 50 35 80 60 40 90 70 45 100 80 50 110 90 55 :  第一項規定如遇濃霧、濃煙、強風、大雨、夜間行車或其他特殊狀況時,其安全距離應酌量增加。 :  汽車行駛於長度四公里以上隧道時,其行車安全距離應依第十四條之一第三款規定。 第 7 條 :  汽車自交流道、服務區或休息站進入主線車道時,應先利用右側加速車道逐漸增加車速,並判明交通情況確達安全距離,方得駛入主線車道。 第 8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其車道之使用,除因交通事故及道路施工依臨時或可移動標誌指示或公路警察指揮外,應依設定之交通標誌、標線或號誌之規定,無設定者,應依下列規定︰ :  一、最高速限每小時九十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八十公里之小型較慢速車輛應行駛於外側車道。但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  二、大型車輛應行駛於外側車道。但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  三、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輛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 :  四、載重之大貨車、大客貨兩用車、聯結車行駛於長陡坡之下坡路段,除有特殊狀況外,應行駛外側車道,並禁止變換車道。 :  五、車輛行駛於設有爬坡道之長陡坡路段,其時速低於最低速限時,除有特殊狀況外,應行駛爬坡道,並禁止變換車道。 :  六、拖吊車輛於執行拖吊任務時,除有特殊狀況外,應行駛外側車道,並禁止變換車道。 :  執行任務之救護車、消防車、警備車、工程車及救濟車,必要時得不受車道使用之限制,但應依規定裝置明顯警示標識。 第 9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不得有下列行為: :  一、跨行車道、迴轉、倒車或逆向行駛。 :  二、在路肩上行駛,或利用路肩超越前車或倒車。 :  三、在加速車道、減速車道或單車道之匝道上超越前車或倒車。 :  四、由主線車道變換車道至加速車道、減速車道、輔助車道或爬坡道超越前車。 :  五、擅自開啟或穿越中央分隔帶分向設施。 :  六、駕駛人或前座乘客未繫安全帶。 :  七、大型客車站立乘客。 :  八、車輛輪胎粘附泥沙致汙染路面行駛者。 :  九、車輛夜間行車時未使用燈光,或同向前方一百公尺內有車輛行駛,仍使用遠光燈者。 :  十、拖拉故障車輛,使用非鋼質連杆。 :  十一、連續密集按鳴喇叭、變換燈光或其他方式迫使前車讓道者。 :  十二、於日間或夜間遇道路施工時,未按布設之施工安全設施指示行駛者。 :  十三、不服從公路警察或依法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或稽查取締而逃逸者。 :  十四、向車外丟棄物品或廢棄物。 :  執行任務之救護車、消防車、警備車、工程車、救濟車及吊車得不受前項第一款至第五款之限制。經高速公路管理機關核准之檢修及拖吊車輛,於執行檢修或拖吊任務時,得不受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限制,但應依規定裝置明顯警示標識或由警備車引導。 第 10 條 :  汽車在行駛途中,除遇特殊狀況必須減速外,不得驟然減速或在車道中臨時停車或停車。 第 11 條 :  汽車在行駛途中,不得驟然或任意換車道,如欲超越前車或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方向燈告知前後車輛,並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方得超越或變換車道。 第 12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除於規定之停車處外,不得在路肩及路肩外、中央分隔帶、隧道內、交流道或收費站區停車。但遇有濃霧、濃煙、強風、大雨等特殊狀況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時,得在路肩暫停,並應顯示危險警告燈,視線清晰時,應即恢復行駛。 :  執行任務之救護車、消防車、警備車、工程車、救濟車及經高速公路管理機關核准之拖吊車輛,得不受前項之限制,但應依規定裝置明顯標識。 第 13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前,應妥為檢查車輛,在行駛途中不得有下列情形: :  一、缺水、缺電或缺燃料。 :  二、車輪脫落或輪胎膠皮脫落。 :  三、輪胎任一點胎紋深度不足一‧六公釐者。 第 14 條 :  汽車在行駛途中,因機件故障或其他緊急情況無法繼續行駛時,應滑離車道,在路肩上停車待援。滑離車道時,應先顯示方向燈逐漸減速駛進路肩,車身或所載貨物突出部分,須全部離開車道。待援期間除顯示危險警告燈外,並應在故障車輛後方五十公尺至一百公尺處設定車輛故障標識警示之。 :  前項情形汽車無法滑離車道時,除仍應依據待援期間之規定辦理外,應即通知警察機關協助處理。 第 14- 1 條 :  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行經隧道路段,應遵守下列規定: :  一、行駛於隧道內,應開亮頭燈。 :  二、行駛隧道內,因機件故障或其他緊急情況無法繼續行駛時,應先顯示方向燈逐漸減速停於緊急停車彎或緊靠路側停車待援。待援期間應將車輛熄火、顯示危險警告燈,並在緊急停車彎入口處之人行步道上或故障車輛後方一百公尺處設定車輛故障標誌警示之,並立即通知高速公路管理機關或警察機關協助處理,駕駛人應協助乘客退至安全處所。 :  三、行駛於長度四公里以上之隧道,應保持五十公尺以上之行車安全距離。如因隧道內道路壅塞、事故或其他特殊狀況導致車速低於每小時二十公里或停止時,仍應保持二十公尺以上之安全距離。 第 15 條 :  汽車行駛交通阻塞之路段,除應遵守公路警察指揮外,駕駛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將車輛暫停或停駐路肩,以免阻礙消防車、警備車、救護車,工程車及救濟車進入現場清理或急救。停在主線車道之車輛應顯示危險警告燈。 第 16 條 :  汽車駛離高速公路主線車道擬進入交流道、服務區、休息站時,應先駛入外側車道,再循減速車道逐漸降低速率行駛之。 第 17 條 :  下列人員、車輛不得行駛及進入高速公路︰ :  一、行人。 :  二、部隊行軍或演習。 :  三、慢車。 :  四、機器腳踏車。 :  五、三輪汽車或馬達三輪車。 :  六、農耕機。 :  七、非屬汽車範圍之動力機械。 :  八、拖有非於高速公路故障之車輛。 :  經高速公路管理機關核准施工、養護與執行公務之人員及機具與擔任國賓車隊護衛及開導任務之憲警、執行緊急勤務之公路警察或執行高速公路隧道緊急任務之機器腳踏車,不受前項限制。 :  為維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與暢通,高速公路管理機關或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於必要時,得發布命令,指定時段於高速公路特定匝道或路段之車道、路肩,禁止、限制或開放車輛通行。 :  前項禁止、限制或開放事項得包括車輛、乘載人數、裝載貨物。 第 18 條 :  貨車行駛高速公路,裝載物品應依下列規定: :  一、裝載之貨物,應嚴密覆蓋、捆紮牢固。裝載砂石等粒狀物品,除應嚴密覆蓋外,並不得超出車廂高度。 :  二、載運獸類、家畜、魚類之車輛,應有防止滲漏及盛裝排洩物之裝置,並不得任意傾倒。 :  三、裝載超長物品,其後伸部分,不得遮擋車後燈光、號牌。 :  違反前項第三款規定,或裝載貨物超過核定之總重量、總聯結重量、行駛橋樑規定之載重限制,致設施損壞者,得責令汽車所有人回復原狀或償還修復費用。 第 19 條 (刪除) 第 20 條 (刪除) 第 21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不得在指定場所以外之路段裝卸貨物或上下乘客。 第 22 條 :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於駛進收費站前,應依標誌指示預為減速慢行,並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或公路警察指揮依序駛入規定之收費車道繳費。 第 23 條 :  載重之貨車、客貨兩用車、聯結車進入地磅站時,應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不得在地磅上緊急煞車,並依服務人員或號誌指示停車或開車。 :  前項車輛裝載貨物超過核定之總重量、總聯結重量逾百分之二十而無法當場卸貨分裝者,經舉發後,未依責令改正繼續行駛者,得連續舉發處罰。 第 24 條 :  汽車行經高速公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應予拖、吊、移置、保管、處理外,並應予以舉發處罰︰ :  一、停放車道外側路肩之故障車輛逾二小時者。 :  二、停放服務區、休息站內之車輛逾四小時者。 :  三、交通事故損壞之車輛妨害交通者。 :  四、行駛中車輛機件發生故障,妨害交通未能即時移置於無礙交通處所者。 :  五、違規停車未能依規定迅即移離,妨害交通者。 :  六、非因執行任務停放於隧道內或隧道出入口之車輛者。 第 25 條 :  未經高速公路管理機關登記許可之拖、吊車輛,不得擅自在高速公路沿線路權範圍內營業。 第 26 條 :  在高速公路執勤之警察人員應穿著制服,佩帶識別標識。必要時得經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核准攜帶稽查證,實施便衣交通稽查。 第 27 條 :  在高速公路上執勤之車輛,除實施便依交通稽查所使用之車輛外,應有明顯之標識。 第 28 條 :  高速公路之交通事故,除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處理外,並應對事故現場採取下列措施: :  一、在事故現場後方約一百公尺處,豎立明顯標誌。 :  二、立即指揮清理現場,恢復正常交通。 :  三、對受傷或不能確定其已否死亡者,立即送就近之公私立醫院予以急救,對已死亡者,送公立醫院太平間或殯儀館,並通知其家屬及報請檢察官相驗。 第 29 條 :  違反本規則之規定,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或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處罰。 第 30 條 :  高速公路之交通事故由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處理。 第 31 條 :  本規則自發布日施行。 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NONGYE JIXIEHUA CUJIN FA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 第一章 總則 ==   第一條 為了保障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維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   國家採取措施,保障農業的穩定發展。   農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努力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的生產力,開發、利用農村勞動力、土地和各種資源,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應,滿足人民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增加農業勞動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設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農村,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本法所稱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   本法所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指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國有農業企業和其他農業企業。   第三條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   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流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第四條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禁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   第五條 在農村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振興農村經濟。   第六條 國家穩定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七條 國家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教育振興農業。   第八條 國家發展水利事業和農用生產資料工業,為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提供物質保障。   第九條 國家對發展農業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農業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統一負責、組織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支援農業,做好發展農業和為發展農業服務的各項工作。   國務院主管農業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全國有關的農業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全國有關的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農業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工作。 == 第二章 農業生產經營體制 ==   第十一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各該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二條 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從事農業生產。國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個人或者集體承包造林。個人或者集體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農業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三條 除農業承包合同另有約定外,承包方享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處分權和收益權,同時必須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承包方承包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按照森林法的規定辦理。   在承包期內,經發包方同意,承包方可以轉包所承包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也可以將農業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給第三者。   承包期滿,承包人對原承包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享有優先承包權。   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第十四條 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向承包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個人或者集體提供生產服務。   第十五條 國家鼓勵個人或者集體對荒山、荒地、荒灘進行承包開發、治理,並保護承包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六條 農民依法繳納稅款,依法繳納村集體提留和鄉統籌費,依法承擔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   第十七條 國家保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   第十八條 任何機關為辦理公務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收費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的決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必須報國務院備案。收費的範圍和標準應當公佈,並根據情況做必要的檢查、清理。沒有法律、法規、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的決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章規定的依據,任何機關因辦理公務而收費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任何機關對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罰款處罰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據,任何機關對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罰款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攤派。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任何機關和單位以任何方式要求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的,屬於攤派。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任何方式的攤派。   第十九條 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集資必須實行自願原則,不得強制集資。任何機關和單位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強制集資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第二十條 國家鼓勵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有關組織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事業。財政、金融、科學技術、物資等部門,應當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事業給予支援。 == 第三章 農業生產 ==   第二十一條 國家採取措施,從資金、農業生產資料、技術、市場資訊等方面扶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十二條 國家引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按照市場的需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保持糧棉生產穩定增長,全面發展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益的農業。   國家有計劃地建設商品糧、商品棉等生產基地。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業綜合開發規劃,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開發,並組織實施。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採取措施,發展鄉鎮企業,發展第三產業,支援農業的發展,轉移富餘的農業勞動力。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當制定規劃,採取措施,組織農田水利和防護林的建設,保證旱澇保收農田面積的穩定增長。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當建立、健全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制度,發展節水型的灌溉設施,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灌溉水源,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非法佔用或者毀損農田水利設施。   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第二十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糧食的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增加糧食的附加值,改善人民的食物營養結構。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提高農業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好防災、抗災和救災工作,幫助災民恢復生產,開展社會互助互濟;對生活沒有保障的災民,組織生產自救,給予救濟和扶持。   國家扶持貧困地區,幫助進行經濟開發,改善經濟發展條件。   第三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援為農業服務的氣象事業的發展,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預報水平。   第三十一條 國家鼓勵和扶持對農業的保險事業的發展。   農業保險實行自願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加農業保險。   第三十二條 國家實行動植物防疫、檢疫制度。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有關動植物防疫、檢疫的法律、行政法規。   第三十三條 國家採取宏觀調控措施,使化肥、農藥、農用薄膜、農業機械和農用柴油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之間保持合理的比價。   第三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當建立和健全農藥、獸藥、農業機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的安全使用制度,教育農業勞動者安全生產。   農藥、獸藥、化肥、種子、農業機械、農用薄膜和其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產品的質量負責,禁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的產品冒充合格的產品。禁止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農藥、獸藥、農業機械等農業生產資料。 == 第四章 農產品流通 ==   第三十五條 農產品的購銷逐步實行市場調節,國家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的購銷活動實行必要的宏觀調控。   國務院和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可以委託有關經營組織收購。委託收購的農產品的品種和數量,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國務院在必要時可以對特定的農產品規定委託收購的價格。   第三十六條 國家對糧食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制度,設立風險基金。   國家對糧食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實行中央和地方多級儲備調節制度,設立儲備基金,建立、健全倉儲運輸體系,做到保證供應,平穩市場。   第三十七條 國有商業組織和供銷合作經濟等集體商業組織應當加強倉儲設施建設、提供市場資訊、改進收購工作,發揮主渠道作用,為農民銷售農產品服務。   國家鼓勵和引導農民從事多種形式的農產品流通活動。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農產品收購、加工、批發、販運和零售活動。   第三十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援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依法從事跨地區、跨行業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聯合經營活動。   第三十九條 國家支援農產品集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制定交易規則。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管理者不得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   第四十條 具備條件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其他經濟組織可以按照國務院規定經批准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進行農產品進出口貿易。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財政、金融、糧食、供銷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籌足農產品收購資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農產品的收購單位必須在收購時向出售農產品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或者農民付清價款。   農產品的收購單位在收購農產品時,不得壓級壓價,不得在支付的價款中扣繳任何費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扣、代收稅款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 第五章 農業投入 ==   第四十二條 國家逐步提高農業投入的總體水平。國家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的增長幅度應當高於國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國家採取措施,促進農業擴大利用外資。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農業發展、育林、水利專項建設等各項農業專項基金。   第四十四條 國家運用稅收、價格、信貸等手段,鼓勵和引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增加農業投入。   國家鼓勵和支援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在自願的基礎上採取多種形式,籌集農業資金。   第四十五條 國家對農業的投入用於下列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骨幹工程,防洪、治澇、引水、灌溉等大型水利工程,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重點基礎設施,商品糧棉生產基地,用材林生產基地和防護林工程,農業教育、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等。   農業的生產投入和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應當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投入資金和勞動積累,國家應當給予扶持。   第四十六條 國家採取稅收、信貸等手段鼓勵和扶持農用生產資料工業的發展,適應農業生產對化肥、農藥、獸藥、農用薄膜和農業機械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   第四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國家農業資金使用的管理,引導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合理使用集體資金。   任何單位不得截留、挪用各級人民政府撥付用於農業的資金和銀行的農業貸款。 == 第六章 農業科技與農業教育 ==   第四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農業科技經費和農業教育經費,發展農業科技、教育事業。   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農業科技、教育事業。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對農業科技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研究統籌規劃,組織重大專案的聯合攻關,促進國際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   第四十九條 國家在農村實施義務教育,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文化、技術素質。   第五十條 國家扶持農業技術推廣事業,促使先進的農業技術儘快應用於農業生產。   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當與農業科研、教育單位相互協作,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   第五十一條 對於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科研單位和有關學校舉辦的為農業服務的企業,國家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優惠。   第五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充實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和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對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專業科技人員,應當保障和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改善他們的待遇,並依照國家規定給予補貼,鼓勵他們為農業服務。   第五十三條 國家鼓勵農民採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支援農民舉辦各種科技組織。 == 第七章 農業資源與農業環境保護 ==   第五十四條 發展農業必須合理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訂農業資源區劃、農業環境保護規劃和農村能源發展計劃,組織農業生態環境治理。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荒山、荒地、荒灘的開發與治理。   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應當保養土地,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增加使用有機肥料,提高地力,防止土地的汙染、破壞和地力衰退。   第五十六條 國家對水土保持工作實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小流域治理,控制風沙危害,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禁止毀林開荒、燒山開荒、圍湖造田以及開墾國家禁止開墾的陡坡地。   第五十七條 國家實行全民義務植樹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群眾植樹造林,護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蟲害,保護林地,制止濫伐、盜伐森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第五十八條 國家保護和合理利用水、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防止其被汙染或者被破壞。 == 第八章 法律責任 ==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的規定,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收費、罰款、攤派或者強制集資的,上級機關應當予以制止,並予公告;已經收取錢款或者已經使用了人力、物力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已經收取的錢款或者折價償還已經使用的人力、物力;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任何單位將農產品收購資金截留、挪用於單位非農產品收購用途的,或者將各級人民政府撥付用於農業的資金截留、挪用於單位非農業開支的,或者將銀行的農業貸款截留、挪用於單位非農業用途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截留、挪用的資金;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四條的規定,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非法佔用土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生產假農藥、假獸藥、假化肥的,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是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藥、獸藥、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藥、獸藥、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藥、獸藥、化肥、種子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機關決定。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侵犯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或者農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依照法律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 第九章 附則 ==   第六十六條 本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1993年
觀滄海
觀滄海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聚「聚」字一作「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注== category:魏晉南北朝詩歌
詩經/葛覃
詩經 ==國風‧周南‧葛覃== === 毛詩序 ===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於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 === 詩文 ===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葛覃》,三章,章六句。 === 註解 === *「葛」:葛根,豆科多年生植物,花紫紅色,纖維可以織布。 *「覃」:長。 *「施(音易,粵音二)」:移動,蔓延。 *「維」:語氣助詞,放於句首,無義。 *「萋萋」:艸葉茂盛的樣子。 *「黃鳥」:黃鸝或黃雀。 *「於」:動詞詞綴,無義。 *「喈喈」:鳥叫。 *「莫莫」:茂密的樣子。 *「是」:又。 *「刈(音義,粵音艾)」:割艸,割斷。 *「濩(音穫,粵音穫)」:煮。 *「絺(音吃,粵音痴)」:細葛布。 *「綌(音戲,粵音郤,高息切)」:粗葛布。 *「服」:穿著。 *「斁(音義,粵音亦)」:厭倦,嫌棄。 *「言」:語氣助詞,無義。 *「師氏」:學官,敎師,敎育輔導貴族子女之官。 *「薄」:動詞詞頭,無義。 *「汙」:同汙,洗去汙垢。 *「私」:日常衣物。 *「澣」:同浣,水洗。 *「害」:通「曷」,何。 *「否」:不,沒有。 *「歸寧」:回家省親。歸,返回;寧,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