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之后有命公玉带奉祠迎候神物。
|
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重新回到泰山,像五年前一样行礼,增加在石间祭地。
|
复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石板,在泰山脚下南面,方士说是仙人的故居,所以皇上亲自去祭地。
|
石闾者,在泰山下止南方,方士言仙人闾也,故上亲禅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遣以后过了五年,天子重到泰山修整封土,回途中路过恒山加以祭祀。
|
其后五年,夏至泰山修封,还过祭恒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在泰山祭天后,十三年五岳、四渎全都祭祀了一遍。
|
自封泰山后,十三岁而周遍于五岳、四渎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过了五年,重新到泰山修整封土。
|
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东到琅邪,在成山祭仙,登上之罘,漂浮于大海,在延年祭祀八神。
|
东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在交门宫祭祀神人,好像有神人向祠堂相坐而拜。
|
又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过了五年,皇上重在泰山修整封土。
|
后五年,上复修封于泰山。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东游东莱,到达大海边上。
|
东游东莱,临大海。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造一年,雍县没有乌云但好像有三次雷声,有的像彩虹,呈苍黄色,好像飞鸟聚集在械阳宫南面,声音震动四百里开外。
|
是岁,雍县无云如雷者三,或如虹气苍黄,若飞鸟集木或阳宫南,声闻四百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二块陨石,颜色黑如鲎,有关官员以为吉祥,就把它献给宗庙。
|
陨石二,黑如黳,有司有以为美祥,以荐宗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入海访求蓬莱和迎候神仙的方士始终没有应验,公孙卿仍然用巨人的足迹作为辞说。
|
而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公孙卿犹以大人之迹为解。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子仍不断留恋于此,希望遇到真正的神人。
|
天子犹羁縻不绝,几遇其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各种新建的祭所,都如薄忌的泰一以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一样,共五处。
|
诸所兴,如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宽舒的祠官,按一年四季进行祭祀。
|
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共有六座祠堂,都由大祝掌管。
|
凡六祠,皆大祝领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于像八神,各明年、凡山等其他名祠,经过时就祭祀,离开就停止了。
|
至如八神,诸明年、凡山它名祠,行过则祠,去则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方士所建造的祠堂,由他们自己主管,人死了也就停止祭祀了,祠官不管。
|
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他的祠都同以前一样。
|
它祠皆如故。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甘泉宫的泰一、汾阴的后土,天子三年亲自郊祭一次,而泰山每五年修整封土一次。
|
甘泉泰一、汾阴后土,三年亲郊祠,而泰山五年一修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武帝时一共修整封土五次。
|
武帝凡五修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帝即帝位,尚且年轻,不曾亲自巡行祭祀。
|
昭帝即位,富于春秋,未尝亲巡祭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宣帝即帝位,因为是由武帝的正统继位的,所以即位三年后,就尊孝武庙为世宗,到他所巡视的郡国都建世宗庙。
|
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告祀世宗庙的那天,有白鹤集中到后庭。
|
告祠世宗庙日,有白鹤集后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建世宗庙而告祭孝昭的寝陵时,有五色雁集中在殿前。
|
以立世宗庙告祠孝昭寝,有雁五色集殿前。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西河建筑世宗庙,有神光在殿旁出现,有一只像白鹤的乌,前面是赤色,后面是青色。
|
西河筑世宗庙,神光兴于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神光又在房中出现,像烛光形状。
|
神光又兴于房中,如烛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广川国的世宗庙殿上有钟声,门户大开,夜晚有光辉,殿上全亮堂堂的。
|
广川国世宗庙殿上有钟音,门户大开,夜有光,殿上尽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子便下韶大赦天下。
|
上乃下诏赦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大将军霍光辅佐朝政,皇上恭敬地呆坐在宝座上,不是宗庙祭祀不出去。
|
时,大将军霍光辅政,上共己正南面,非宗庙之祀不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二年,便下诏说: 曾听说天子虔诚地事奉天地,祭祀山川,是古今的通礼。
|
十二年,乃下诏曰: 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前,不亲自祭祀上天的庙宇已十多年了,朕很害怕。
|
间者,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余年,朕甚惧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朕决定亲自带头斋戒,亲自去祭祀,为百姓祈求瑞气,以得到丰年。
|
朕亲饬躬齐戒,亲泰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年正月,皇上才到甘泉宫,郊祀垄歧,几次出现吉兆。
|
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畤,数有美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仿效亘适时的先例,车和章服兴盛,恭敬地行斋祠时的礼节,写了很多诗歌。
|
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祠之礼,颇作诗歌。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三月,亲临迥塞,祭祀后土,有神爵聚集,便改元为塑爵。
|
其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有神爵集,改元为神爵。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下诏给太常说: 垦丝和大海,是百川中最大的,现在没有人去祭祀。
|
制诏太常: 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令祠官把祭礼作为每年的事情,在四季祭祀长江、大海、雒水,为天下祈求丰年。
|
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祠江海雒水,祈为天下丰年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此五岳、四渎都经常得到祭祀。
|
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束岳泰山在博地祭祀,中岳泰室在嵩山祭祀,南岳滞山在潜地祭祀,西岳华山在华阴祭祀,北岳常山在上曲阳祭祀,黄河在临晋祭祀,长江在江都祭祀,淮水在平氏祭祀,济水在临邑境内祭祀,都由使者持着符节主持祭祀。
|
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用腄,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河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界中,皆使者持节侍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衹有泰山与黄河一年五祠,江水四祠,其余都祈祷一次,祭祀三次。
|
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时,南郡捕获到白虎,把皮、牙、爪献给朝廷,皇上就用它们来建立祠庙。
|
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根据方士的建议,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在未央宫建立四座祠堂。
|
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在即墨祭太室山,在下密祭祀三户山,在鸿门祭祀天封苑火井。
|
又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在长安城旁建立木星、辰星、金星、火星、南斗祠。
|
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于长安城旁。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在曲城祭祀参山和八神,在临朐祭祀蓬山的石社石鼓,在肿祭祀之罘山,在不夜祭祀成山,在黄祭祀莱山。
|
又祠参山八神于曲城,蓬山石杜、石鼓于临朐,之罘山于腄,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成山祭曰,在莱山祭月。
|
成山祠日,莱山祠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在琅邪祭祀四季,在寿良祭祀蚩尤。
|
又祠四时于琅邪,蚩尤于寿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京城的近县鄂,则有劳谷、五牀山、日月、五帝、价人、玉女祠。云阳有径路神祠,用来祭休屠王。
|
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云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在肤施建立五龙山的价人祠以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共四座祠庙。
|
又立五龙山仙人祠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人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神,可用祭祀招来,于是派遣谏大夫王裹持着符节去求神。
|
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谴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夫刘更生把淮南枕中的大宝秘苑的方术献给皇上,皇上命尚方铸造。
|
大夫刘更生献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令尚方铸作。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事情不灵验,刘更生被判刑。
|
事不验,更生坐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京兆尹张敞上疏谏道: 希望明主时刻不要惦记车马的娱乐,排斥远方方士的不实之词,潜心于帝王的道术,太平之治差不多就能达到了。
|
京兆尹张敞上疏谏门: 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后尚方、待诏官都被撤销。
|
后尚方待诏皆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有人在美阳得到一只鼎,就把它献给皇上。
|
是时,美阳得鼎,献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上就把这件事交给有关官员讨论,大多认为应把它进献到宗庙,就像元鼎时的情况一样。
|
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敞喜好古文字,考察鼎上的铭刻后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给皇上说: 臣听说周朝的祖先开始于后稷,后稷受封于牦,公刘在豳地创业,大王在郊梁建国,文武在酆镝兴起。
|
张敞好古文字,桉鼎铭勒而上议曰: 臣闻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斄,公刘发迹于豳,大王建国于支阝、梁,文、武兴于丰、镐。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这方面来说,那么郊梁丰镐之间是周朝的旧居,本来应该有宗庙坛场祭祀的遗迹的。
|
由此言之,则支阝、梁、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臧。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鼎出现在郯梁的束面,中间刻有铭文: 王命令主事的大臣: 管理枸邑,赐给你旌旗、鸾车、黼黻、雕戈。
|
今鼎出于支阝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 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雕戈。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主事的大臣跪拜说道: 我一定尽力为天子弘扬圣明和美善的命令。 ,臣愚昧不足以寻找古文的文迹,但衹从传记上所说的来看,这只鼎大概是周朝用来褒奖大臣,大臣的子孙在鼎上铭刻他们祖先的功绩,藏在宫庙中的。
|
尸臣拜手稽首曰: 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臣愚不足以迹古文,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前实鼎出现在汾阴的山丘上,河东太守报告了天子,天子下诏说: 朕巡祭后土,为百姓祈求丰年,现在谷物不丰,没有报应,鼎的出现是为了什么呢?
|
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 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口兼未报,鼎焉为出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广泛询问老人,是不是以前就藏在这裹呢?确实想考察它的真实情况。
|
博问耆老,意旧藏与,诚欲考得事实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关官员检验山丘上并不是旧藏的地方,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同众鼎大不相同。
|
有司验脽上非旧臧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这只鼎细小,又有刻记,不宜进献宗庙。
|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批道: 京兆尹的建议是对的。
|
制曰: 京兆尹议是。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上到河东的第二年正月,凤凰飞集于投栩,在它们所集中的地方得到了玉宝,建造步寿宫,于是下诏赦免天下。
|
上自幸河东之明年正月,凤凰集礻殳祤,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乃下诏赦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隔了一年,凤凰、神爵、甘露降集京城,又赦免天下。
|
后间岁,凤凰、神爵、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冬,有凤凰飞集于上林,于是建造凤皇殿,用来回应瑞兆。
|
其冬,凤凰集上林,乃作凤凰殿,以答嘉瑞。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年正月,重新到甘泉宫,郊祀泰峙,改元为五凤。
|
明年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改元曰五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了一年,到雍城祭祀五峙。
|
明年,幸雍祠五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第二年春天,到河东,祭祀后土,赦免天下。
|
其明年春,幸河东,祠后土,赦天下。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隔了一年,改元为甘露。
|
后间岁,改元为甘露。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月,皇上到甘泉,郊祀泰峙。
|
正月,上幸甘泉,郊泰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夏天,有黄龙出现在新丰。
|
其夏,黄龙见新丰。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章、未央、长乐宫悬挂钟的木架上和铜人都长出毛,长一寸多,当时认为吉祥。
|
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虚铜人皆生长,长一寸所,时以为美祥。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隔了一年的正月。皇上郊祭泰时,顺便在甘泉宫接见单于的朝见。
|
后间岁正月,上郊泰畤,因朝单于于甘泉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又隔了一年,改元为黄龙。
|
后间岁,改元为黄龙。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月,重新到甘泉宫,郊祀泰峙,又在甘泉宫接见单于的朝见。
|
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又朝单于于甘泉宫。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到冬天皇上去世。
|
至冬而崩。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凤凰降到郡国的共有五十多处。
|
凤凰下郡国凡五十余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元帝即帝位,遵照旧有的礼仪,每隔一年的正月,到甘泉宫郊祀泰峙一次,又束到河东祭祀后土,西到雍城祭祀五峙。
|
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又东至河东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共五次供给泰时、后土的祭祀。
|
凡五奉泰畤、后土之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也施予恩泽,有时所经过的地方不用交纳田租,赐给一百户的牛和酒,有的赐给爵位。赦免罪人。
|
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赐百户牛、酒,或赐爵,赦罪人。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元帝喜欢儒术,贡禹、韦玄成、匡衡等人相继为公卿。
|
元帝好儒,贡禹、韦玄成、匡衡等相继为公卿。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贡禹建议说漠家宗庙祭祀大多与古礼不合,皇上赞成他的意见。
|
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韦玄成为丞相,建议撤销郡国庙,从太上皇到孝惠帝各园寝庙的祭祀都废除。
|
后韦玄成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诸园寝庙皆罢。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元帝卧病,梦见神灵来谴责他废除各祠庙的事,元帝便重新祭祀。
|
后元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庙祠,上遂复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时废时复,到哀帝、平帝时就没有定数。
|
后或罢或复,至哀、平不定。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事记载于《韦玄成传》。
|
语在《韦玄成传》。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成帝刚即帝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上奏说道: 帝王的事没有比继承上天的序位更重大的了,而继承上天的序位没有比郊祀更重要的,所以圣王都尽心竭虑来建立郊祀的礼制。
|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南郊祭天,有趋向于阳的意义;在北郊祭地,是趋向于阴的象征。
|
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对于天子,就是随着天子所定都的地方享受他们各自的祭祀。
|
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前,孝武皇帝居住在甘泉宫,就在云阳建立泰时,在宫的南面祭祀。
|
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现在行驾常到长安,郊祭皇天反而北到太阴的地方,祭祀后土反而向东到较阳的地方,事情同古代的制度不一样。
|
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到云阳,行走在溪谷中,道路狭窄陡峭有近百里,到汾阴就要渡大河,有风波舟楫的危险,都不是英明的君主所合适屡次进行的。郡县修治道路,供应各种器物,官民困苦,百官耗费很重。
|
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使所保护的百姓劳苦,行走于危险的地方,难以事奉神灵而祈求福佑,大概就是没有合承受天命爱护百姓的本意。
|
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前周文王、武王在丰鄗郊祀,成王在雒邑郊祀。
|
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这看来,上天随着帝王所居住的地方来享受祭祀,这是显而易见的。
|
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
|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