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2
802
output
stringlengths
2
803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甘泉的泰峙、河东的后土的祭祀应迁到长安,同古代帝王相合。
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希望同群臣商议确定。
愿与群臣议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的奏议被批准了。
奏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认为祭礼由来已久,应同原有的一样。
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所以从来久远,宜如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认为《礼记》上说 焚柴于太坛,是祭天;埋葬缯和牲于泰折,是祭地。
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 燔柴于太坛,祭天也;瘗于大折,祭地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坛的界域在南郊,是用来确定天位。
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泰折祭地,是在北郊,是靠近阴位。
祭地于大折,在北郊,就阴位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郊祀的位置各在圣王所定都城的南北面。
郊外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书》上说: 过了三天的丁巳曰,在郊外使用祭品,有二头牛。
《书》曰: 越三日丁已,用牲于郊,牛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公增加祭牲,禀告迁徙到新都,在雒阳确定郊礼。
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王圣主,事奉上天明确,事奉大地仔细。
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地能够仔细明了地对待,神明就会得以显现。
天地明察,神明章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地以帝王为主导,所以圣王制定祭祀天地的礼仪一定在国都郊外。
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长安,是圣王居住的地方,皇天要来进行观看视察。
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甘泉、河东的祭祀不是神灵所来享受的,应迁徙到靠近正阳大阴的地方。
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大阴之处。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应违背习俗恢复古制,遵循圣制,确定天位,遵照合适礼仪。
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匡衡、张谭把自己的建议上奏道: 陛下道德超凡,耳聪眼明,上达天帝,承上天的盛大,统览群下,使每个人都尽心竭虑,商议郊祀的地方,天下人很幸运。
于是衡、谭奏议曰: 陛下圣德,明上通,承天之大典,览群下,使务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听说广泛地和众人谋议,就和上天的心意相合,所以《洪范》上说 三人占卜,就听从两人所说的,是说少数服从多数的意思。
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 三人占,则从二人言 ,言少从多之义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议论说应当回到古代,方便万民,就依从他们;违背规律,衹有少数人认可,就要废弃它而不采用。
论当往古,宜于万民,则依而从之;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商议的人有五十八个,其中有五十人陈述应当迁徙的意义,都写在经传中,与上古时代相同,方便官民;八人不考察经文和艺文,考察古制,就认为不宜,没有法则的议论,难以确定吉凶。
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当徙之义,皆著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人不案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誓》上说: 正确地考察古道来行事,可以长久保有天下,这是事奉上天的法则。
《太誓》曰: 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诗》上说 不要以为上天高高在上,它能上下升降,曰监察这裹 ,是说上天每日监察帝王所在的地方。
《诗》曰 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言天之日监王者之处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说 回头西望,造就是我的地方,是说上天以文王的都城为居住点。
又曰 乃眷西顾,此维予宅, 言天以文王之都为居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应在长安确定南北郊祭的地方,作为万代的基地。
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天子从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事情确定后,匡衡说: 甘泉泰时的紫坛,八角全部相通以象征八方。
既定,衡言: 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帝的坛环绕在它的下面,又有群神的坛。
五帝坛周环其下,又有群神之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按照《尚书》中里祭六宗、望祭山!遍祭群神的含义,紫坛要有花纹、彩雕、黼黻的装饰以及玉器、女乐、石坛、仙人祠,瘗鸾辖、驿驹、木偶龙马,不能从古制中得到它们的形状。
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石坛、仙人祠,瘗鸾路、骍驹、寓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听说过郊祀焚柴享祭天帝的意义,扫地而祭,是崇尚质朴。
臣闻郊柴飨帝之义,埽地而祭,上质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歌唱大吕舞《云门》以等待天神,歌唱太蔟舞《咸池》以等待地神,祭祀用的牲是小牛,席用的是稿秸,器皿是陶匏,都是依照天地的本性,以诚为贵,以质朴为上,不敢修饰文彩。
歌大吕舞《云门》以俟天神,歌太蔟舞《咸池》以俟地祇,其牲用犊,其席槁稽,其器陶匏,皆因天地之性,贵诚上质,不敢修其文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认为神的功德极大,即使修饰精微而且准备众物,也不足以报知功德,衹有至诚才行,所以崇尚质朴,不加修饰,用来彰明天德。
以为神祇功德至大,虽修精微而备庶物,犹不足以报功,唯至诚为可,故上质不饰,以章天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紫坛的人为装饰、女乐、鸾辂、辟驹、龙马、石坛之类,应都不修治。
紫坛伪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匡衡又说: 帝王各自以自己的礼制事奉天地,不是按照不同时代所建立的加以继承。
衡又言: 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雍的鄘、密、上峙、下峙,本是秦侯各自按照他们的意念所建立的,不是礼上所载的方法。
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朝建立之初,仪制没有来得及确定,暂且根据秦朝旧有的祠庙,重新建立北峙。
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既然已考察古制,制定祭祀天地的大礼,郊祀上天,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全都加以陈列,各有位置供奉,祭祀的用品齐备。
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诸侯所妄自建造的,帝王不当长期遵照。
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北时,没有定时去祭祀所建立的祠,不应重新修整。
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都听从。
天子皆从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陈宝祠,从此都撤除了。
及陈宝祠,由是皆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皇上开始祭祀南郊,赦免供奉郊祀的县以及京师各官府的因犯小罪被剃除鬓须的囚徒。
明年,上始祀南郊,赦奉郊之县及中都官耐罪囚徒。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一年,匡衡、张谭重新分条上奏道: 长安的厨官、县官供给郡国迎候神仙的方士、使者所祭祀的,共有六百八十三处,其中二百零八处当祭,至于怀疑没有明文的,可以跟以前一样奉祠。
是岁,衡、谭复条奏: 长安厨官、县官给祠,郡国候神方士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余的四百七十五处不当祭,有的重复,请求全部废除。
其余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请皆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奏议被批准。
奏可。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雍地原有旧祠二百零三处,衹有山川诸星十五处当祭。
本雍旧祠二百三所,唯山川诸星十五所为应礼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诸布、诸严、诸逐,全部废除。
若诸布、诸严、诸逐,皆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杜主有五座祠,设置其中之一。
杜主有五祠,置其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废除高祖所建立的梁、晋、秦、荆地的巫师、九天、南山、莱中之类,以及孝文帝的渭阳:孝武帝薄忌的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类,还有孝宣帝的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牀、俪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类,都废除。
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秦中之属,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及孝宣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床、仙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皆罢。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迎候神仙的方士、使者、副佐、以方药本草待诏的七十多人都遣送回家。
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匡衡犯法被免除官位和爵位。
明年,匡衡坐事免官爵。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众人大多说不应变动祭祀。
众庶多言不当变动祭祀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当初取消在甘泉的泰峙行南郊祭祀之,大风毁坏了甘泉的竹宫,折断拔起祭场中树木有十围粗以上的百余棵。
又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余。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对此感到奇怪,询问刘向。
天子异之,以问刘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向答道: 平民人家尚且不想断绝继嗣所传的祠庙,何况对于国家的神宝旧时呢!
对曰: 家人尚不欲绝种祠,况于国之神宝旧畤!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且甘泉、汾阴以及雍城的五峙刚刚建立,都有神灵感应,然后再加以照理,不是敷衍一下就行了。
且甘泉、汾阴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非苟而已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帝、宣帝的时候,供奉这三神,礼节恭敬齐备,神灵光辉尤其显著。
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神光尤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祖宗所设立的神灵旧位,实在不能轻易改动。
祖宗所立神祇旧位,诚未易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陈实祠,从秦文公到现在有七百多年了,汉朝建立后代代都来,光的颜色赤黄,长四五丈,直到祭祀后才停止,声音砰然作响,野鸡都呜叫。
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余岁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皆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每次见到雍城太祝用太牢祭祀,派遣迎候的人乘着一辆驿站的马车到天子所在之地报告神灵的到来,都以之为吉祥。
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高祖时来了五次,文帝时来了二十六次,武帝时来了七十五次,宣帝时来了二十五次,初元元年以来也来了二十次,这些都是阳气旧祠。
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年,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汉朝宗庙的礼仪,不得擅自议论,都是祖上的君主和贤臣所共同制定的。
及汉宗庙之礼,不得擅议,皆祖宗之君与贤臣所共定。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今制度不同,经上没有明确记载,至尊至重的事,难以用不确定的言论来纠正。
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前不久刚采纳贡禹的建议,后来的人相互因袭,大多有所动摇。
前始纳贡禹之议,后人相因,多所动援。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易大传》说: 欺骗神灵的人要殃及三代。
《易大传》曰: 诬神者殃及三世。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恐怕这些过失不独衹是贡禹等人。
恐其咎不独止禹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心裹感到悔恨。
上意恨之。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皇上因为没有继嗣的缘故,就命皇太后下诏给有关官员说: 听说帝王事奉天地,交接泰一,尊敬神灵没有比祭祀更好的了。
后上以无继嗣故,令皇太后诏有司曰: 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于祭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武皇帝英明通达,开始建立天地的祭祀,在甘泉营造台峙,在汾阴建立后土,神灵就感到安稳,国家便长久,子孙繁衍昌盛,世代遵守祖业,福佑流传到现在。
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汾阴,而神祇安之,飨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于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皇帝宽厚、仁慈、孝顺,遵循帝王的统绪,没有大的过失,却很久没有继嗣。
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思考其主要的过失,大概在于迁徙南北郊祠,违背先帝的制度,改换神灵的旧位,失去天地的本心,以致妨碍继嗣的福分。
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有六十岁了,还未见有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感到很哀痛。
春秋六十,未见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秋》以复古为大,以顺应祭祀为善。
《春秋》大复古,善顺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令恢复甘泉宫的泰时、汾阴的后土跟以前一样,以及雍城的五峙、在陈仓的陈宝祠。
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在陈仓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重新跟以前一样亲自举行郊祭的礼仪。
天子复亲郊礼如前。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恢复长安、雍城以及郡国比较著名的祠庙近一半。
又复长安、雍及郡国祠著明者且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帝晚年相当喜欢鬼神,也因没有继嗣的缘故,许多上书谈祭祀和方术的人,都得到待诏的官职,在上林苑中长安城旁祭祀时,花费相当多,但是没有很明显的功效。
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亦以无继嗣故,多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祠祭上林苑中长安城旁,费用甚多,然无大贵盛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谷永就劝说皇上道: 臣听说要明了天地的本性,就不可被神怪迷惑;要知道万物的性情,就不可被不同的种类所蒙蔽。
谷永说上曰: 臣闻: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些背弃了仁义的正道,不遵守《五经》法定的言论,却大肆称道怪异鬼神,广泛崇尚祭祀的方术,祈求没有福佑祭祀的回报,至于说世上有仙人,服下不死的药方,能轻轻一动就到了很远的地方,到很高的地方能够倒影,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早晨播种,晚上收获,同山石一样没有穷尽,冶炼丹沙令其变化能制作黄金,可以使坚固的冰融化,能得到五色五仓的方术的人,都是欺骗众人的邪恶之徒,依靠邪门旁道,心怀虚伪,以欺诈君主。
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景,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与山石无极,黄冶变化,坚冰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听他们谈论,滔滔不绝于耳,好像即将可以遇到仙人;去访求仙人,空洞得如同捕风捉影,始终不能求得。
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此英明的君主是远离他们不听他们的话的,圣人是绝弃而不谈论的。
是以明王距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前周朝史官苌弘想用鬼神的方法来辅佐朝见的诸侯尊敬周灵王,但周室更加微弱,诸侯更加叛离。
昔周史苌弘欲以鬼神之术辅尊灵王会朝诸侯,而周愈微,诸侯愈叛。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楚怀王隆重举行祭祀,事奉鬼神,打算获得神福的帮助,打退秦国军队,但军败地削,身辱国危。
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始皇刚开始吞并天下,就沉湎于神仙的事中,派遣徐福、韩终等人带了很多童男童女到海上去寻求神仙,采取仙药,因为他们逃走后没有回来,天下就怨恨。
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建国后,新垣平、齐国的少翁、公孙卿、乐大等人,都凭仙人、冶炼黄金、祭祀、事奉鬼神役使万物、入海求神仙、采仙药而得到宠爱富贵,赏赐达到千金。
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乐大尤其尊宠,以致娶公主为妻,爵位一个加一个,震动海内。
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累,震动海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元鼎、元封年间,燕、齐之间的方士瞋目扼腕,说有神仙可以用祭祀招致福佑的方法的人以万计。
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腕,言有神仙、祭。致福之术者以万数。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以后,新垣平等人都因为道术穷尽诈伪暴露,而伏罪被杀。
其后,平等皆以术穷诈得,诛夷伏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初元年间,有天渊玉女、钜鹿神人、撩阳侯的老师张宗的奸诈,纷纷重新兴起。
至初无中,有天渊玉女、巨鹿神人、轑阳侯师张宗之奸,纷纷复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秦的末期,三皇五帝兴盛的时候,就曾专门花费财物,增加爵禄,打起精神,全天下人来求取它们。
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费了许多年日,没有丝毫应验,足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经书上说: 祭祀有多种礼仪,而不涉及礼物,祇当没有被神所享受一样,《论语》说: 王迂不谈怪异和神仙,希望陛下远离弃绝这些事情,不要让邪恶的人有可以窥伺朝廷的空隙。
《经》曰: 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 《论语》说曰: 子不语怪神。 唯陛下距绝此类,毋令奸人有以窥朝者。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认为谷永说的有理。
上善其言。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成都侯王商任大司马卫将军辅助政事,杜邺劝说王商道: 东邻杀牛祭祀,不如西邻用汤煮菜来祭祀,是说奉事上天的方法,是以诚实质朴大得民心为贵。
后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鄴说商曰: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瀹祭 ,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行为不正,即使祭祀丰富,仍得不到福佑;德行高尚,即使荐献单薄,吉祥一定大规模地到来。
行秽祀丰,犹不蒙祐;德修荐薄,吉必大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代坛场有固定的地方,焚柴里祭有固定的物用,赞见有固定的礼仪;牺牲玉帛即使全都齐备,但国家财产不匮乏,车马大臣的使用即使动用也不会劳累。
古者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礼;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此每次举行祭礼,助祭的人感到快乐,天子祭天所乘的车经过的地方,百姓不知道。
是故每举其礼,助者欢说,大路所历,黎元不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甘泉、河东天地的郊祀,都失去了方位,违背了阴阳的和谐。
今甘泉、河东天地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还有雍城的五时都空旷辽远,奉事神尊的劳役停止后重又兴起,修整供给各种器物没有止境,皇天明显的形状大致可略微知晓。
及雍五畤皆旷远,奉尊之役,休而复起,缮治共张,无解已时,皇天著象,殆可略知。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前不久到甘泉,前面开路的入迷失了道路;祭祀月亮的傍晚,前面导引车马的人重又迷路。
前上甘泉,先驱失道;礼月之夕,奉引复迷。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祀后土回来的路上,到黄河边上应当渡河的时候,大风涌起波浪,船无法行走。
祠后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
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